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如题所述

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主体
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
注意:主观不等于主体,主体是客观的
2、客体
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的范围小于客观,客观无边无界,客体是有限的,并且客体可以是精神
注意:客体与主体密不可分,而客观独立于主观。
二、发展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从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演变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您好!

1. 认识的本质(多选、简答)▲核心考点是理解能动反映
(1)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如何理解能动反映或者为什么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选、简答)?①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现象明确本质。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进而改造世界。③人们认识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需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2)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单选、判断)
2.认识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易错考点是对认识主体和客体不同表述及辨析
(1)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单选、判断):①认识的主体是指在实践中从事认识的人,即认识活动的承担者。②认识的客体是指与主体相对的、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对象,即在实践中被引进到认识里来的对象。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多选、判断):①认识主体和客体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没有认识主体当然没有认识,而没有认识客体,认识也不可能产生。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获得统一。
(3)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多选、简答):一是实践关系,二是认知关系,三是价值关系,四是审美关系。
3.认识的过程(单选、判断)▲易错考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个三”
(1)认识的过程表现(两次飞跃):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②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及“两个三”(多选、简答)
①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现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认识。
“三特点”是直接性、具体性、丰富性。“三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②理性认识是人脑通过思维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反映。
“三特点”是抽象性、概括性、全面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