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划分标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7
按照国家统计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由政府统计部门以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及类似村级区域为对象,以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与周边区域连结状况为依据,认定城镇和乡村。

  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社区)地域和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其他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的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社区)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其他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和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城乡划分采用城乡属性判断法进行划分,即先根据实际建设判断村级单位的城乡属性,再根据村级单位所在的统计区域和城乡属性,综合判断出村级单位的城乡类别。城乡属性分乡级属性和村级属性两种。

  (一)乡级属性

  乡级属性是判断城区、镇区的主要依据。乡级属性共分为以下三种:

  (1)县级政府驻地,是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乡级区域。

  (2)连接的乡级区域,是指当县级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辖区内的乡级驻地时,则该乡级区域为连接的乡级区域。

  (3)其他乡级区域,是指除县级政府驻地、连接的乡级区域以外的乡级区域。

  (二)村级属性

  村级属性是对村、居委会判断城乡的主要依据。村级属性共分为以下九种:

  (1)乡级政府驻地,是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类似乡级单位管理机构所在地的村级地域。

  (2)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乡级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辖区内的村级地域,且被连接的村级地域没有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地域为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

  (3)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乡级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辖区内的村级驻地,且被连接的村级地域保留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地域为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4)与其他区、市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村级单位与外区域的市辖区、不设区市政府驻地、街道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且连接的村级地域没有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单位的地域为与其他区、市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

  (5)与其他区、市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村级单位与外区域的市辖区、不设区市政府驻地或街道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且连接的村级地域保留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单位的地域为与其他区、市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6)与其他镇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村级单位与外区域非城区的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且连接的村级地域没有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单位的地域为与其他镇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

  (7)与其他镇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村级单位与外区域非城区的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且连接的村级单位保留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单位的地域为与其他镇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8)特殊地域,是指常住人口超过3000人,且不属于乡级政府驻地、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的下列区域:

  独立的工矿区;

  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区域;

  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区域;

  从事非农产业人员达到70%的类似村委会。

  (9)其他村级地域,是指除上述地域以外的其他村级地域。
第2个回答  2020-11-27
如何来界定城镇的范围?

《/国/务/院/于2008年7月12日/国/函/[2008]60号批复》
四、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五、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

根据证明来源,一般主要有房产证、租赁合同、居住证(暂住证)、居委会证明。一些人认为居委会就是城镇,村委会就是农村,这样的观点可能不完全正确。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村改居的进程,如何就某一给定居住地点来判断是否属于城镇就十分必要,特别是一些县镇辖区。根据目前政府的统计资料,笔者认为参照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4号令发布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是一个不错的工具。

《区划和城乡代码》的划分范围:《区划和城乡代码》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国务院、民政部批准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全部乡级区域和村级地域进行划分及代码编制。

《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编制对象分为两种:

其一,乡级区域,包括民政部门认可的乡、镇、街道,以及民政部未认可的类似乡级区域。类似乡级区域主要是开发区、工矿区、农场、林场等区域。

其二,村级地域,包括民政部门认可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以及民政部门未认可的类似村级地域。类似村级地域主要是工矿区的家属社区、科研单位的居民社区,以及农场生活区等地域。

  《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的编制对象主要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以及类似居委会地域和类似村委会地域。
《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结构共为12位代码,分为5层码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 □ □ □ □ □ □ □
第一层 第二层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一层为省级码段,由左起1、2位表示;第二层为地级码段,由左起3、4位表示;第三层为县级码段,由左起5、6位表示;第四层为乡级码段,由左起7-9位表示;第五层为村级码段,由左起10-12位表示。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的省、地、县、乡、村五级全部用12位代码表示。具体表现方式:省级由左起2位代码加后10个0表示;地级由左起4位代码加后8个0表示;县级由左起6位代码加后6个0表示;乡级由左起9位代码加后3个0表示;村级由12位代码表示。

《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由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和3位城乡分类代码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 □ □ □ □ □ □ □ — □ □ □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3位城乡分类代码仅对应村级代码,省、地、县、乡4级代码所对应的城乡分类代码统一为3个0。

  在《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中,第13-15位所表示的城乡分类为:111表示主城区;112表示城乡接合区;121表示镇中心区;122表示镇乡接合区;123表示特殊区域;210表示乡中心区;220表示村庄。在判别城乡时,第13位为1表示城镇,第13位为2表示乡村。由此可以从《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中观察到哪些村级单位属于城镇,哪些村级单位属于乡村。

从统计部门的分析可以得出有些村级单位是属于城镇的,有些是属于乡村的。另外在家委会、生产队、连队、队、管理区、牧委会、嘎查、开发区、工矿区、农场、林场等区域,工矿区的家属社区、科研单位的居民社区,以及农场生活区等地域,也存在大量外来工,对这些地区的辨别也可以参照上述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