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什么

如题所述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什么——答案:苏辛。

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

苏辛

【拼音】

sū xīn

【引证解释】

1、指汉苏建、苏武及辛武贤 、辛庆忌 。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 杜陵苏建 、 苏武 …… 狄道辛武贤 、 庆忌 ,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

2.苏轼与辛弃疾 的并称。

清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 稼轩 则沉著痛快,有辙可循。"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 苏不如辛 ;气体之高, 辛不逮苏远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签·陈霆》:"其豪迈激越,有苏 辛遗范。"

【苏辛由来】

苏辛是北宋文学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胡寅为向子諲《酒边词》作序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参"山东二安"条)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历史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习惯于将两宋词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系。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与苏轼齐名,史称"苏辛"。而在南宋豪放派的爱国主义词人中,诸如岳飞、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以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等,其中辛弃疾的成就,影响最大,成为词坛领袖人物。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自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出生时,金已亡北宋13年了,第二年,宋金"绍兴和议"成,宋向金称臣。辛氏祖上没有做大官或成大文人的,但"忠肝义胆,千载家谱"。毕竟时势造英雄,稼轩是在沦陷区百姓饥啼呼号的民族义愤的情绪中长大的,他的独立意志与民族自尊与日俱增。当1161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时,年仅21岁的辛弃疾便在山东率两千余众起义抗金,而后加入农民领袖耿京部,任其"掌书记"。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辛为耿京谋策:只有与朝廷联合抗战,方可一举收复失地。耿从其谋,并令他奉表南归。在他完成使命北返途中,得知耿京被部下张安国暗杀而降金,他气愤填膺,飞身上马,率五十余骑直捣万马金营,在其庆功宴上,生缚叛贼张安国,金兵追之不及,他又发动张所部数万人"飞马渡江",一路不眠不休,直趋皇帝行宫,献上战俘,斩张安国于市。这一壮举,轰动南宋朝野,打击了金兵气焰。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这一壮举,说明青年的辛弃疾就智勇双全,胆识过人,有不凡的军事才干。后来的实践说明,稼轩还是个"有干才、有作为的地方官"。如他任滁州知州时,使地处前线的滁州萧条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他任潭州知府和湖南安抚使时,建立了威震金兵的"飞虎军"。他还针对南宋朝廷内部一些对金屈膝言和而得势的人,连续进《美芹十论》、《九议》等,纵横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系统地批判了抗战必败的谬论,而且预见金国内必乱、不久必亡。稼轩坚决抗金复国的行为与意志,得到南宋有识之士的拥戴。刘克庄赞他的《十论》、《九议》"笔势浩荡,智略辐奏,有权书衡论之风";陆游诗称辛有管仲、萧何之才;镇江学者刘宰称辛有张良、诸葛亮之谋,寄之以抗金恢复的厚望。

然而南宋君臣羸弱,妥协求和、偏安享乐思潮,弥漫上下,统治朝政。稼轩虽有飞将军李广之勇,萧何、诸葛亮之谋,胸怀复国强民之志,竟不为当朝所识,不为当朝所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多次遭谗毁和摈斥。在南渡后的45年里,只做过省以下的小官,又频频调动,没有时间施展政治抱负。而且两次被罢归达20年之久。但其报国之心,恢复之志,始终未减。他把词作为抒发壮怀和寄托悲愤的号角和武器,进行坚韧不拔的战斗。终于在他6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为人间留下620多首词,高喊"杀贼!杀贼!"含恨殁世。

"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的辛稼轩,本无意作词人。他的词是他生命意识的自然流淌。他将民族的命运,民众的呼声,以及自己全部生命理想都融人他壮美词篇。当代词史专家叶嘉莹先生说:"辛氏乃是一个能以英雄豪杰手段写词而却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一位杰出的词人。"(《论辛弃疾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苏辛由来

苏辛是北宋文学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苏辛词精华

胡寅为向子諲《酒边词》作序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参“山东二安”条)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12
苏信是北宋苏轼和南宋辛弃疾的合称。两人都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高有存《陈其年胡序》引用顾先的话说:“宋代所有的词都是最盛的,风格各异。苏、辛豪放,秦、刘妩媚风流,都很精彩。”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作以脱俗内敛为正宗,诗词韵味十足,这几乎是固定的。只是在苏轼的一生中,他以豪放的笔法开创了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艳的藩篱,解放了词的风格。
1.韩素健、苏武、辛武贤、辛庆吉。
《汉书·赵充国辛庆吉传》:“苏建在凌渡,苏武...迪达辛、武贤和庆忌都因他们的勇敢而闻名。苏信父子庆节,可称为一柱香。”
2.苏轼和辛弃疾的名字。
清人周济《宋四家诗选目录序》:“苏信又曰:东坡之性趣绝,近于完美...嘉轩心中满乐,有路可循。”
清陈廷焯《白宇斋花刺》卷一:“苏信也说,不过,他们绝不相似:苏信不如苏信勇敢;气那么高,辛追不到苏媛。”[1]
田琛《明诗年谱》,丁谦,:“豪迈激越,有苏信遗风。”[2]
苏信是北宋文学中苏轼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合称。
两人都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高有存《陈其年胡词序》引顾先曰:“宋词最丰,其体异也。苏、辛豪放,秦、刘妩媚风流,判若两人,各有千秋,各有千秋。”
素心词的精髓
素心词的精髓
胡寅在酒边为湘子寅的诗作序,说“与眉山苏家,可以摆脱长久规划的程度,可以登高望远,可以高歌一曲,慷慨超脱尘垢。所以《花间集》是枣梨,刘的是鱼台。”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风格,并将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奔放,豪迈豪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创造了瑰丽瑰丽的艺术境界。辛的词大多不受旋律束缚,说在嘴里,写在胸中。他的许多作品被怀疑是散文。(参考“山东二安”文章)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他的婉约之词,不亚于婉约诗人。苏、辛对词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3个回答  2020-12-12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第4个回答  2020-12-13
辛弃疾与苏轼在并称苏辛。
这是因为他们两个人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然而隔着时空,他们俩人却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并且两人都是有非常多的共同点。
北宋时期的苏轼虽然粉丝众多,当代就有很多文人喜欢他,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可以说一路被贬,最后还被贬到了岭南。
然而这一路不顺利的政治生涯,并没有给苏诗的诗词蒙上仇怨,就像到了岭南,他也可以写日啖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辛弃疾是南宋人,他出生的时候中原就已经被金兵占据了,他也参加过抗金义军,也当过官一律主张抗击,然而他的热情和壮志并没有当被当时的执政者所采纳。
同样的壮志难酬,辛弃疾却并没有低落或者颓废,还是做出了非常多吟咏河山的作品,风格非常的豪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