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为什么喜欢菊花?

如题所述

诗人喜欢菊花的原因是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这首诗借物咏怀喻志,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原诗:

《菊花》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释义: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扩展资料:

此诗于贞元十二年(公元807年)作于长安。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甸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

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

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

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菊花 (元稹作唐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3
这首诗《菊花》,便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咏菊诗。虽然题材比较寻常,但是在元稹的笔下,却展现出了不寻常的诗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元稹所写的偏爱菊花的原因。众所周知,菊花没有牡丹富丽,也没有兰花名贵,而一直受人偏爱的原因,或是因为它的傲雪凌霜,或是因为它的高洁风骨。

而元稹在这首诗中给出的理由,却是“此花开尽更无花”。即因为菊花的花期在一年四季中最晚,菊花开过后就无花可以观赏了,自然就对偏爱菊花。看到这里理由,相信你也无法反驳。相较于其他咏菊诗来说,元稹这里就显得新颖自然,别具一格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元稹构思上的巧妙,没有正面赞美菊花,而是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开篇两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它的意思是说,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就好像是陶渊明的家一样。我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西下。第一句中的“绕”字,说明了菊花之多。而“似陶家”,不仅给人一种环境幽雅的感觉,还透露了元稹对超凡脱俗隐逸者的向往之情。

第二句中的“绕”字,则主要表现了诗人专注看花的情形。想来只有真正喜欢菊花的人,才会赏菊赏到不知时间的流逝。寥寥十余字,便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态描绘的淋漓尽致,也充满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看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元稹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美好画面。

最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则是元稹对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说明。即我不是没有由来的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我就再也无花可赏了。也就是说,我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因为作为后凋者,菊花有着得天独厚的,让人喜爱的自身条件。自然也就让我把爱花之情,全都集中在菊花上。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似乎元稹在诗中没有赞美菊花的品格啊?其实元稹所说的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本来就说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所以元稹这首诗只是没有正面描写而已,从侧面其实已经烘托出它的优秀品格了。

综观元稹的这首诗,前两句是写赏菊的实景,并且为下文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则是过渡,笔锋一转,起到了使诗跌宕有致的作用。最后一句则是抒发自己偏爱菊花的情感,进一步增强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总的来说,它虽然只有短短4句,却不失为一首令人眼前一亮的咏菊佳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