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到底有何深意?

如题所述

"两岸猿声啼不住",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两岸指的是长江两岸,猿声指的是猿猴的嘶叫声。猿声连绵不绝,代表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异乡听到了猿猴的叫声,更加增加了他思乡的伤感。

"轻舟已过万重山",暗喻了作者的奋斗和旅途的艰辛。轻舟象征人生的旅程,万重山则代表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句诗传递出了作者旅居异乡、历经千辛万苦的心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整句诗可以理解为,即使在异乡,作者仍然怀念家乡,而自己的旅程也不曾停歇,面对重重困难也依然坚持前行。这句诗透露出思乡之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积极向前的信念,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坚强和奋斗精神。

这句诗的深意是多方面的,可以触发读者内心对家乡、对旅途的思考和回忆,也是对生命的反思与启示。它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描写,表达了离乡背井、追求理想和面对困境的人们的心声,给人以勇气和希望,并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赏析】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不久,李亨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璘督兵平叛,永王李璘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璘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璘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重庆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作品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相关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作品赏析--------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不久,李亨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璘督兵平叛,永王李璘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璘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璘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重庆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11

简单的两句诗,不仅完整地体现了李白当时的人生境遇,更是传达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就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意思上看,这两句诗表达的就是:两岸的猿声啼叫不止,但是我乘舟早已驶过万重山峦。作为诗人的李白,通过这两句诗表达出了他心中的想法和抱负,作为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向来是立意高远。仔细的品读这两句诗就不难发现,它不仅体现李白当时的一种人生境遇,更是能告诉我们一种人生态度。

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唐玄宗从长安出逃。而作为诗人的李白,在这次的事件当中被意外的关押在旬阳。最终朝廷决定将李白释放。而正是在这次释放的过程当中,李白路过三峡才有感而发作出了这一首传诵千古的诗词。所以说这首诗首先就体现了当时的生活背景,李白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幸入狱。后来得以释放,不免感叹人生变化多端,但是任它千百万变化,任他风声呼啸,只要保留本真做好自我,这些无非都是身外之物。所以李白的诗立意高远,由此可见。

细品之下,这首诗也在告诉我们一种人生态度。诗中两岸的原声就像是人生的艰难险阻。李白尚且可以用轻舟度过的态度来面对,而我们也是要学会这种豁达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遭遇困难更是非常常见的,而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习这一种永远执着永远热情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波折。在困难和挫折中坚持自我找到自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成长的目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06
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其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了一种寂静和离别的情感。

"两岸猿声啼不住"意味着猿猴在两岸的声音不停地响起,可能是因为它们感到孤独或渴望伴侣。这种声音的不断响起,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感。

"轻舟已过万重山"则描绘了一个人乘坐轻舟穿越千山万水的场景,意味着旅途的离别和远行。这里的"万重山"可以理解为无数的障碍和困难,而"轻舟"则象征着人的生命或命运。整句诗表达了一个人在夜晚中面对孤独和离别,努力超越困难,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前进。

这句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表达了人生中面对离别和困难时的坚持和追求。它也可以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坚持不懈和超越困难的思考。
第4个回答  2023-01-13

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两句诗的深意在于不仅仅通过简单两句描写出整体的行程,也交代出当地的特点,更是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愉悦心情。

拓展资料: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名作,这首诗描述了李白在被流放回到江陵后,高山流水的壮丽景象,以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白帝城附近的美景,如白帝城上的早晨,鸟儿在清晨的空气中翱翔,江面上的船只在水面上穿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首诗以其高远的思想和绚丽的景象被广大诗人和读者所喜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