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如题所述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华北地区

北方的春节,除了必不可少的庙会,各地又有多种独特的习俗。

捏油灯: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从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岚县人捏灯盏,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荞面、糕面数种。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糕面,即软黄米面灯盏,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后才捏成灯形。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面、荞麦面做灯。用白面做的叫“银灯”,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灯”,用养麦面做的叫“铁灯”。

剪春幡:在南阳镇平一带,农村妇女习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跑竹马: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流行于山西省内各地。这种活动内容,通过有关资料的证实,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风行于山西农村、城市一种民间活动形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的春节传统有一种大江东去的豪迈。

陇县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 “ 社火 ”的渊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 “ 百戏 ”广场娱乐活动。起初,是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破五:意思过了今天过年中所忌讳都破了,生产开始正常,清晨鸣炮庆祝,但这一天也是忌讳最严的一天,呆家里不作事更不能出门。今天也是过年敬香供神最后一天,晨、午、晚每次都要鸣炮。

华中地区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中原地区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

沤柏枝:豫西一带,农历正月初一最早起床的人第一件事是将除夕堆放在院中配有麦糠或谷草的柏枝点燃,俗称“沤柏枝”。沤柏枝时有的全家大人小孩要从柏枝火上跨过,称跨旺火。有的还在当院中高挂一灯笼,称作。挂天灯。据说,挂天灯、沤柏枝、跨旺火可。镇妖除邪,尤其可防止凶神

冬舂米: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安徽和县、含山等地。每年冬至后第三个戊日,恰好是农历腊月初六或初七,民间称作“腊米工日”。这天取水舂米,迈入仓中,故称。冬舂米是在黄米的基础上再囤制一次。

放人丁炮:汉族岁时旧俗。流行于安徽歙县地区。农历正月初二,各宗族所有男子,在本族祠堂内集合,由庭长或代表发给爆竹,一般每人三枚。凡有儿子的男子,每人加发小爆竹十挂,一挂一百枚,取百子吉祥之意;无子的男子在祠堂祖宗牌位下烧香求子。民间认为,这天是求子最好的日子。

西南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集地,春节习俗也具有很多民族特色。

除夕祭树:流传于四川省岳池县一带。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偷菜节:是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异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汲新水:又称挑伶俐水、挑新水、挑乖水。流传于桂西一带。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

江浙地区

无论搡桨弄舟,还是灯火舞龙,都透着甜甜的江南水乡气息。

点岁灯:汉族节日旧俗,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区。除夕或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在此期间,夜间卧室里通宵燃灯,称“岁灯”。一般在屋柱脚、床下、桌下、灶下点灯。多用红萝卜切成段作盘,插上小蜡烛,也有用陶器盛油点灯的,是除夕守岁的一种活动,还要贴春联,放爆竹、唱辞岁歌、饮分岁酒、吃岁饭等。

接青龙:汉族民间岁时旧俗。流行于浙江杭州。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

华南地区

温暖的南方让冬季的春节也有诸多夏天特点。

贺年酒:旧时瑶族节日风俗。流行于广西灌阳县。农历十二月,每户交两斤米给头人酿酒。正月初一,再交猪肉半斤、豆腐两块,蒜苗一根,派一男子参加酒会,称为“吃贺年酒”。由头人主持。旧年添了人口的人家,抱着孩子,带上一壶酒、两块豆腐、一块猪肉,来向大家拜年。以后村里分东西就有小孩的一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北京年俗——踩岁:

踩岁有“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年三十将芝麻秸铺于院内,踩踏出入,噼啪作响,称为踩岁。此举最早是为了防盗,后来演变成“踩祟”习俗。

东北年俗——龙灯会:

龙灯会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四季丰收。龙是五瑞兽之首,龙灯会是东北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高潮。扎龙灯、画彩磷、描龙须、衔龙珠、插彩旗、内燃烛,拿着龙灯跳龙舞,满城游行,希望得到神龙保佑。

山东年俗——照虚耗:

照虚耗意在为全家祛除邪恶。虚耗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恶鬼,需要用光照驱散。在山东的龙口、黄县一带,女主人在大年初一早晨手持红烛,先照照炕席,再把家里角落照一遍,用光明驱逐黑暗和邪气恶鬼。

浙江年俗——运河灯会:

运河灯会为水乡增添了许多新年喜气。运河灯会起源于唐末宋初,浙江一地最为著名,不仅有陆上彩灯,还有水上船灯、船上花灯、河面水灯。每逢灯会,贴心愿、看表演、猜灯谜、品小吃,街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河里流光溢彩、交相辉映。

安徽年俗——嬉与灯:

嬉与灯有“年年有余”之意。以竹架糊上锦纸,油彩绘上鱼鳞,鱼头书“王”,内置花灯,摇头摆尾,游走出行。百姓随其两侧,欢歌笑语,气氛欢腾。

山西年俗——垒(lěi)旺火:

垒旺火寓意年年兴旺。将煤炭垒成宝瓶状,里添柴火,外披彩花,上贴红字:旺气冲天。在除夕夜鞭炮齐鸣之时点燃,火舌兴旺,既御寒,又壮观,寄托了人们对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的愿望。

湖北年俗——采莲船:

采莲船是湖北洪湖人民模仿驾船采莲而创作的歌舞,船用细竹竿和彩纸裱糊而成,行船时乐队齐奏、彩船紧跟,撑篙大汉、坐船姑娘一唱一和,把船艄婆婆滑稽配合,边舞边唱,好不热闹。

河南年俗——祭灶:

“二十三,祭灶官”。这天在外的人要赶回家,由男人主祭,做祭灶汤,供芝麻酥,烙火烧,夹在公鸡两翼,供于灶神前,燃香表,放鞭炮,送灶爷骑马上天,自此神煞上天,百无禁忌,安心过年。

陕西年俗——蒸面花:

蒸面花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通常由家中最年长的妇女制作,是祭拜祖先、走亲访友不可或缺的礼俗食物。枣山馍馍,下托回云纹,中加大红枣,祝愿家中粮食堆积如山,五谷丰登。

甘肃年俗——社火:

场面震天动地,好不热闹。社火源自花灯戏和高山剧,有千百年历史。传统社火队由一个村或几户人家推出龙灯、掌灯、锣鼓、高跷、小跷、旱船、狮子、秧歌等。就地或串村、串户表演,如今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整个年节的高潮。

四川年俗——初七游草堂:

秉承传统,雅俗共赏。相传早年杜甫与友人于正月初七在草堂故居作诗,互表思念之情。因而每逢此日,四川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至草堂吊唁“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云南年俗——汲薪水:

汲薪水是来自女儿的祝福。在云南大年初一凌晨,各家的新媳妇或大姑娘都会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插上香,将包着红纸的钱币投向水里,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水让全家人饮用,祈求全家人健康、吉利。

西藏年俗——挂经幡:

挂经幡意在向天求福。新年清晨,藏族人民把印有佛经的经幡挂在树上或山顶,随风飘舞,犹如诵读经文,不停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全家平安。

广东年俗——掼(guàn)春盛:

掼春盛表达了娘家对女儿的祝福。所谓春盛,其实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年初一由出嫁女儿的娘家兄弟送到婆家,内装桔子和甘蔗等物,意在祝愿女儿日子节节高。
第2个回答  2021-02-28
1.广东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2.广西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3.甘肃
有新年舞社火的习俗,社火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
4.辽宁
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
5.黑龙江
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饺子,还要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在初五这天也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
6.福建
乡村农家的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
7.山西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04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第4个回答  2020-12-26
北方春节喜欢吃饺子,南方喜欢烧一大桌子菜吃米饭;贴春联放鞭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