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白的《忆秦娥》被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

如题所述

为什么李白的《忆秦娥》被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箫声咽》 ,该词能得千古绝唱,百代词典之祖之名便是因其写出的气象以及思想下深埋的哀愁与悲壮。

绝大多数古代诗词,在由凄婉的闺思上阙转下阙的过程中,要不是,改舒阔豁达大度之风,要不是,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忧思未解,在本诗词中,诗仙李白在本诗初创的新词牌里,将闺思词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彻底颠覆性的更改,这种更改,就是他将自己的忧伤增大到了荡气回肠,而这种荡气回肠并不是着眼于自己和国家盛衰的,反而是着手在了一整个历史反思及事件中,秦娥指秦国秦穆公的闺女弄玉,在这儿指貌美的女孩,忆秦娥做为词牌名存在也正是由本诗词逐渐开始的。

上阙中,写萧音萦绕呜咽的夜里,女主人翁从梦中惊醒,此时此刻秦楼里秋月高挂,呜咽的萧声,凄冷的月色,春去秋来的柳色,这几种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意味着分离想念的感情,梦中惊醒的女孩也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而想到了在霸陵大桥上与心中之人的悲伤别离。

上阙所写,实际上是古代诗词中比较常见的女孩闺思情怀,这样的感情一般寓意是写下古代诗词的人感赋不得君恩,郁郁不得志的愤懑苦楚,在本诗词中,诗仙李白也很有可能有此想法,这是因为诗仙李白穷尽一生尝尽了心存抱负却自始至终郁郁不得志的际遇,下阙讲到九九重阳时登上乐游,眺望着通向咸阳的古径,自从与心中之人别离后看不到来时的音讯,西风轻拂落日斜照,茫茫望去只看见汉代时的帝陵和宫阙。

在下阙中的首句中,清秋节指的是九九重阳节,而乐游原也正是李商隐广为人知的“乐游原”中的乐游原,乐游原是唐朝长安城东南方的一个游玩地,地形很高,登后可总览长安城全城的风景,词中,女主人九九重阳节登上乐游原,望着前往西北的咸阳古径,自始至终看不到爱人的归来,音尘一绝而去,却看不到回来,看到的是汉代的帝陵宫阙。

这就是对历史事件的默认和思考,诗仙李白,所写汉代遗址没有用衰落的词句遮盖,反而是白描直叙,而且用音尘绝和西风残照作为前缀遮盖,这样的写法,并不是对前朝繁华热闹的悼念痛惜,反而是对历史朝代,盛衰事件的一种认可,历史朝代盛衰,日月更替不会因为谁而更改,它是宇宙中,没法抗衡的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1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拥有着纯正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唐宋时期是被世人公认的我国文化史上的高山,唐诗宋词更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在众多优秀的诗词大家中,李白更是被誉为诗仙,但李白在词作方面也非常出色。李白的忆秦娥由于创作时间早,开创了词牌名,并且意境阔大,格调极高,因此被誉为千古绝唱。

首先,忆秦娥创作时间早并且开创了一个词牌名。在唐朝时期古体诗要符合律诗格律才可以变成绝诗,例如凉州词因为合七言格律才变成七绝,而清平乐因为不符合格律而变成了词牌,而李白的忆秦娥正是乐府古体诗,而这首词题就是词牌,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词牌。并且在古代,词牌的诞生是为了给歌女演唱而专门写的,到了南唐事情才慢慢带入诗人的感情,一直到北宋才变成不是专门为歌女而创作的作品。根据史书记载词牌的发展历史至少有四百多年,但李白的忆秦娥时间比正史上记载的时间更早,可以说忆秦娥将词牌历史再往前推进五十多年,因此被称为词祖也是实至名归的。

然后,忆秦娥的词境阔大,词作质量出挑。忆秦娥这首词开头两句用到了古代萧史和弄玉的爱情故事来写出秦娥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并且在上片和下片都用不同的景物相映互衬,一一照应,通过这样时序和场景的变化来使得秦娥对亲人的思念更加丰满立体地表现出来。其次整首词都有着很多有历史感的词语,如秦楼、乐游原、古道等词语,这些词汇给整首词加入了沧桑和悲凉。这首词的末三句,用音尘绝来对应秦楼月,在意义上再次往复,而后面的西风残照,汉家凌阙更是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上升到了对历史兴衰的沉痛之感。因此忆秦娥这首词以思念之情来表达国家兴衰之感,词境阔大,格调极高,因此才会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最后,忆秦娥创作时间早,开创了一个词牌名,并且这首词的质量非常出挑,因此才会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祖。

第2个回答  2020-07-14
因为这首词出现的时间很早而且词写得相当好,虽然是写相思离别的,却将个人的情感化作了历史的兴替,境界拉高了。凭这两点,就可以称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第3个回答  2020-07-13
因为写的实在是太好了,特别的厉害,世间罕有的佳作,无论是遣词还是造句,都非常的厉害,很精美。
第4个回答  2020-07-14
因为这个词曲非常感人,写的是长久思念而不得见面,所以,秦娥才会在梦中见到自己的丈夫,开创了第三人称写作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