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诗的出处是什么?全诗诗文是什么?

如题所述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赏析: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9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诗的出处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全诗诗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释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释义: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释义: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释义: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诗文注释:

    (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4)上:指逆江而上。

    (5)归鸿:归雁。

    (6)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7)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

    (8)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10)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11)更待:再等;再过。

    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