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题所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渠道.它可以直接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真正的主体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如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能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数学问题;问题设计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很重要的因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性学习能力,就需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迫在眉睫.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便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亚里士多得曾精辟地指出:“思维从问题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教育者无不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持续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1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1.1 提供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所以当老师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观背景材料时,他们往往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抽样调查”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赵大叔承包了一个鱼塘,想知道①鱼塘里有多少条鱼?②你能帮他想办法求出共有多重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冲突,教师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情发展过程的联想,设计非常规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2 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下面的情况,一是如果不学习新知识,则问题将无法解决;二是解决了问题后,要他说明解题过程的正确性时,不用新知识便无法说明理由,这样的情形之下都可引发问题情境.
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新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我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约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 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学生说10米.我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于是师生一起来探求.
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则对折30次后的厚度为0.1×229毫米.学生用计算器求53687.0912米,五万多米快有7个珠穆朗玛峰高了,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引发联想,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相反,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情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
又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之前,教师根据"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回忆性质定理后,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有一个等腰三角形,若一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和一个底角,大家想一想,能否将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
于是,当学生经过动手实践,画出图形后,要求学生说出画法.而这些画法的正确性是需要"判定定理"来判定的.于是教师用问题"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来引出课题,创设了问题情境.
1.3 通过具体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恰当地使用工具,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通过观察,主动探究知识,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奇妙方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一是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度数,计算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得数都在180度左右;二是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观察一下,能构成一个怎样的角?学生会很有兴趣地进行拼接活动并且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想到证明此定理的方法.
1.4 通过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过程中,以旧引新,借题发挥,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牵线搭桥,是数学教学手段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5 通过讲精彩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讲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时,教师引用印度古代的一个故事:静静的湖面上,一枝笔直的荷花,露出水面半英尺,一阵微风把它吹斜,恰巧使荷花与水面齐平,一位老翁发现此时荷花离开原位置二英尺.你能帮助老翁计算一下,湖水深几英尺?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如制造悬念、运用幽默来创设情境等.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教学是一门艺术,相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适宜的创设情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并非常规意义下的问题,更不是一般的数学练习题和考试题.所谓问题,其含义应该有几个方面:其一,具有非常规性,可能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模式,需要独辟蹊径来解决;其二,具有开放性,不一定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其三,具有探究性,通常只是给出了一种隐含问题的情境,需要通过对情境的研究去明确和揭示问题,判定课题计划、构造数学模型、预测答案,并给出和检验问题的解答.其四,具有趣味性,通过对学生智力的挑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总之,教师应当适时适量的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结合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1 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出示问题情境的同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2 加强数学直觉思维训练
数学直觉思想是人脑数学对象及其结构规律的敏锐想象和迅速判断.数学直觉思维是把经验因素同数学问题的实质直接联系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思维形式的整体性、思维方向的综合性、思维方式的自由性、思维过程的简约性和直接性等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应当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恰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做整体思考.图形的旋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苗圃,由正方形花坛和两块直角三角形的草皮组成,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长分别为3米和6米,问草皮的面积是多少?把这一问题作为整堂课的开始,虽然很少有学生会想到用旋转来解决,通过直观演示,还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活了学习的内部动因,恰当地引发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2.3 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思维本身具有双向性,由此及彼与由彼及此就是思维的两个相反方向.如果把其中一个方向叫做顺向思维,那么另一个方向就是逆向思维.由于教学的原因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形成学生单向思维的状态,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所以带有创造性,常常使人茅塞顿开,甚至绝处逢生.
2.4 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2.5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探求不同答案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几方面着手.训练学生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执教的届九年级(6)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以前倍增,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积极发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课后作业认真,订正及时,主动要求面批作业的人数也增加了;大部分学生课外自觉地复习、预习,甚至自学;肯钻研课外习题的同学也多了起来,常常会有学生来问问题;班中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使班级中逐步营造出主动学习数学的氛围.同时,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期末市统一考试中成绩居年段第一.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教学载体,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能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有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更深地探索如何创设最有效的问题情境,并时时改进,使问题情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笔者相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学变得富有生命力,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文献:
[1] 邬云德.走向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研究.2002.6.
[2] 李玉琪.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学.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3] 贺祖英.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思维.中国教育学会.2001年9月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