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借代手法”写一句话。

如题所述

用“借代手法”写一句话:

1、前面不远处走来了一队红领巾

注释:红领巾,代指小学生。

2、我非常了解这只老狐狸 。

注释:老狐狸,代指奸诈的人。

3、法律会制裁地头蛇的。 

注释:地头蛇,代指当地黑社会

4、他依靠替罪羊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注释:替罪羊,代指替他顶罪的人。

5、他这个伯乐还没发现面前就有千里马。 

注释:伯乐,代指有眼光的人;千里马,代指有才华的人。

6、作为朋友就不要做铁公鸡。 

注释:铁公鸡,代指很抠门的人。

7、运动场上的飞毛腿向我们奔来。

注释:飞毛腿,代指跑步很快的人。

8、她希望长大后成为白衣天使。

注释:白衣天使,代指护士。

9、恍惚中,几把“明晃晃的大刀”冲了进来。

注释:“明晃晃的大刀”,代指日本鬼子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注释:“复关”,代指氓,因为它是诗中负心男子氓住的地方,故用之借代氓。

释义:

借代[jiè dài ]:

定义: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多数借代词为名词。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起源:《诗·国风·周南·兔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1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鲁迅《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例如: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1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第2个回答  2019-04-07
用“借代手法”写一句话:

1、前面不远处走来了一队红领巾。

注释:红领巾,代指小学生。

2、我非常了解这只老狐狸 。

注释:老狐狸,代指奸诈的人。

3、法律会制裁地头蛇的。

注释:地头蛇,代指当地黑社会。

4、他依靠替罪羊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注释:替罪羊,代指替他顶罪的人。

5、他这个伯乐还没发现面前就有千里马。

注释:伯乐,代指有眼光的人;千里马,代指有才华的人。

6、作为朋友就不要做铁公鸡。

注释:铁公鸡,代指很抠门的人。

7、运动场上的飞毛腿向我们奔来。

注释:飞毛腿,代指跑步很快的人。

8、她希望长大后成为白衣天使。

注释:白衣天使,代指护士。

9、恍惚中,几把“明晃晃的大刀”冲了进来。

注释:“明晃晃的大刀”,代指日本鬼子。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注释:“复关”,代指氓,因为它是诗中负心男子氓住的地方,故用之借代氓。

释义:

借代[jiè dài ]:

定义: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多数借代词为名词。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起源:《诗·国风·周南·兔罝》
第3个回答  2019-07-10
其实呢,是可以这样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