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拥鼻吟一词有何典故

如题所述

拥鼻吟(也作“拥鼻微吟”) 典故如下:
晋时谢安本来能像洛下书生那样用清音吟咏朗读,因有鼻疾,声音就变得比较浊重。有些名流人士争相效仿他的音调,学不成,便用手掩住鼻子吟诵,或许这样会更像一些。
后以“拥鼻吟”指用雅音曼声吟咏。《才调集》卷六唐.唐彦谦《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拥鼻微吟:
指用典雅纯正的音调拉长声音吟咏。
谢安,少有盛名,时人都很钦慕,以致于争相仿效他,学习他的举止。一个同乡罢官归里,带回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从中拿了几把,于是人们便纷纷来买,价钱也长了好几倍。谢安本来能以洛阳音调吟诗,但鼻子有点毛病,所以声音浑浊,当时名流们非常爱慕他的吟诵,但怎么也达不到,有的人便用手掩住鼻子模仿谢安。
【出典】:
《晋书》卷79《谢安传》2076页:“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敩之。”
【例句】:
唐·唐彦谦《春阴》:“一寸回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张公庠《途中》:“一年春事又成空,拥鼻微吟半醉中。夹路桃花风遇雨,马蹄无处避残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8
据《世说新 语•雅量谢安》“方作洛生咏,讽 浩浩洪流”注引宋明帝《文章志载:“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 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效其咏, 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事又见《晋 书•谢安传》。又因以“拥鼻吟”作为咏吟咏的典故。唐•唐彦谦《春阴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 “天涯已有消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唐•韩《拥鼻》:“拥鼻悲吟一 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唐•杜牧《折菊》:“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 心”。宋•张炎《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拥吟鼻、征衣暗裂”。宋•梅 尧臣《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