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0字以上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外交家。
  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了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吭,将计就计,一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很明白,楚王只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若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最终,楚王只好打开城门。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第二次斗智: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能人。面对楚王有一次对自己和国家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一次回敬楚王: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说齐国无人?然后又一本正经地贬低自己,再贬低楚王及楚国。表面上似乎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三次斗智:楚王讥笑齐国人没出息,而晏子举了一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再用同样的道理证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就做了盗贼,也是因为两国水土不同。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两次针对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言语中充满挑衅和嘲弄,对齐国的大夫直呼“你”,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罪。
  在晏子和楚王的唇枪舌战、争锋相对中,一个是聪明机智、胆略过人、维护国家尊严的使臣;一个是傲慢专横、骄傲自大的君王,谁赢谁输,谁好谁坏,显而易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6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让晏子从城门旁边五尺来高的洞进城。晏子针锋相结的回击,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迫使楚王大开城门。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晏子采用先贬低自己,再贬楚国的方法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在这不动声色中嘲笑、贬低楚国,使楚王不能生气,还陪着笑。第三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是盗贼,使晏子难堪。晏子巧妙地将计就计,用柑橘种在淮南和淮北结不同的果实为例,说明齐国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却做起盗贼,是因为楚国的风气不好。这样转守为攻,即使囚犯是齐国人,楚王也无法辩解,只好赔不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30

蜗牛的趣味名人

详情
    官方电话
第3个回答  2021-01-26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