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三了,如何学好各科成绩,如何安排寒假假期?

如题所述

  过完寒假,初三学生4月后就要面临中考了。那么,初三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个寒假安排学习和生活,为自己应对2013年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建议采取以下学习与生活策略。
  1、首先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将学生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寒假学习!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
  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2个小时,但2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
  寒假中,要认真、客观地对期末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同学们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定一套寒假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
  因为寒假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学习中要多补习“瘸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寒假时间,多补弱科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
  2、有计划的梳理学科要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成绩落后生要静下心来,加强概念、单词和公式的记忆,将初二初三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梳理一遍。首先可初步整理出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找到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每块知识形成体系。其次要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再次,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融汇在一起,理出线索,留在中考后期复习用。
  对于语文学科,文科目中文言文有欠缺的同学,可以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通读一遍,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数学:平面几何比较重要,在寒假消化老师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要多看公式及相关题型,多做证明题,培养解题思路。
  英语:听英语广播、看阅读、记单词、朗诵课文,复习必须掌握的语法。每天坚持用半个小时背单词,把不能背诵的单词整理成小卡片,便于随时复习。
  物理:掌握电学、力学重要的原理和公式。力学中,分析题比较多,要多做练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要好好复习,并掌握解题方法。
  化学:由于初三才学,接触比较晚,感觉生疏,主要就是看课本,夯实基础。
  3、收集和整理做过的错题,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
  寒假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
  同时,还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集里,或用红笔作上记号,便于下一次复习。比如,英语若是客观题丢分,要认真研究该题失分的原因,数学或其它科目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汇总在一起,记在事先准备的小册子上,开学后请教老师。通过有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可以体会和熟悉中考题型,同时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训练更有效。
  4、有序安排寒假作业,有选择的让孩子进行“家教”或学科辅导。
  寒假里,完成寒假作业往往会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放假前两天拼命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以后的时间光顾着玩,到了开学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另一种是先尽情玩,直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慌忙写作业,保量不保质。因此,寒假要有计划性的安排每天应完成的书面作业,不要作业量要求起伏变化太大。
  在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家教”或学科补习。应注意到,过多的假期补课会使学生厌学,并容易发生重复训练。好的课外辅导班和家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但是不要过分依赖家教或辅导班。
  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思维习惯为出发点,学生参加辅导后应及时消化课上知识,不要就题论题,要灵活运用老师所讲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找些名校、名老师的辅导班讲解一些难题、拔高题。对于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科目找一些基础班补习基础知识。
  对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课外辅导课后应遵循“复习为主,少做精练”的原则,绝不能忽视旧课复习,一味地关注下半学期新课的学习,应充分利用旧课知识的疑点、难点、重点进行有效地查漏补缺,努力在开学后的新知识学习中取得理想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9
语文:重抓基础,学与运用。
1、 抓牢基础,渗透课本。将字、词、义、文全部攻克。
2、 对课文内容,需熟读课文,该背则背,该默则默,不要在这方面丢分。
3、 学习答题技巧,套用答题公式。
4、 做好文言文单元复习笔记。
可以从一下几点总结归类:
1) 文学常识
2) 重点字归类
3) 通假字
4) 词类活用
5) 古今异义
6) 一词多义
7) 重点词、句翻译
8) 特殊句型
以上8点一定要结合课本、练习册、参考书一齐分析总结。
5、 对于作文:作文主要是是一点技巧与积累的结合,关键靠个人努力。

英语:精通语法、句型、单词,重在积累。
1. 熟读课文,产生强化语感;在其中,语法句型已得到记忆。
2. 高效记单词。运用好方法可比死记更快更牢固。
3. 学会运用,重在积累。其实普中和重点的区别是在完形填空和阅读上看出来的。这样每天的听、说、读、写,定期的总结、整理思路也是尤为重要的。
4. 广泛阅读,泛读为主,精读为辅。选择适合自己英文水平的读物泛读,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扩充自身的词汇量。 精度文章需把握其文章结构,句子语法,熟记常用词组和短语,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历史:结合实际,有主见,有关联。
1. 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了解、记忆史实,自主思索理论。要理解记忆,有方法,切勿死记硬背,要至精至简。
2. 做好单元复习提纲:与语文不同,要分课时归纳,分重点归纳。适当记号,思路清晰。这样既可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政治:产生联想,线性思维。
1.用时根据联想,启发大脑深处的记忆。
2.审题;分点答题,有分有总。
3.“概念地图”线性记忆。
地理:重抓图表,了解记忆。
1. 与图表(地图、统计图、表)相结合,做到有图有知识,有线索有图。
2. 地理的一些知识都是可以理解记忆的,看一次后基本解决。常识性问题,是一定不能错的!

数学:自主创新、数形结合、有效练习、巧记法
1. 要会自主创新,独立思考,了解公式定理的由来,多思考一下为什么,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2. 数形结合是高中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一部分知识其实在初一已经渗入。几何、函数都要数形结合起来考虑,不可偷懒。
3. 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复习、巩固、熟练、提高。(推荐书目《成功?学习计划》)要了解解题思路、答题套路,不得在步骤上丢分。

物理:理解联系记忆,灵活运用。
1. 任何科目都是由浅入深的,物理也是如此。物理其实就是将数学里的东西变形,各种关系只是换了一下名称,实质是一样的。因此,这就需要联系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记忆运用。
2. 进行单元小结,列个单元复习提纲总是好的。
3. 多多练习,巩固提高(推荐书目《成功学习计划》、《倍速训练法》)一定要懂得在生活中运用。
化学:变化性质(现象本质)全拿下,灵活运用我不怕。
以书本为本,进行课外补充(推荐书目《成功学法频道》)一样要多多练习,巩固、熟练、提高。

生物:着重积累,总结练习
1.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虽然有时候那节课只有很少几个知识点,但交谈中,却渗透了许多有用的课外知识。此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意思是“人世间的事情洞察清楚都是学问。”
2. 做好总结,方便记忆;适当练习,做到勤思善问、精益求精。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文科需要清晰地记忆,理科需要有效地练习。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第2个回答  2018-03-09
寒假不能忘了学习。做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或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内容,也可以预习下学期要学的内容。只有这样做了,等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你才不至于悔恨自己怎么忘了那么多知识。研究标明,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假期知识遗忘”的现象。因此,即便是假期,你也要安排复习已学知识的时间。比如看看笔记、练习题、作业本,多读课本或课外书,研究自己喜欢的话题,或者做做有趣的智力题等等。

寒假是一个查缺补漏的好机会,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

至少读1-2本书。选择几本你喜欢,且有动力去读的书。如果对书本感兴趣,你也可以一周读两到三本,你会发现阅读既有趣又有用。给你个选书方法:①找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的人,请他们推荐;②找权威书单,每个领域,都必会有一些专家和达人开列的书单;③根据自己读过的喜欢的书,向外延伸;④根据自己阅读过的书,或自己喜欢的书中提到的书的名字寻找;⑤根据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判断选书。

为了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可以用假期这段时间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