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推荐一些不错的散文或者散文集

如题所述

朱自清的《背影》,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陌生,但如果现在重新看回,不以考试测验为目的地去看,你会觉得他的东西还挺感人的,下面我详细说说为什么值得读。  

朱自清的散文素来为世人所称道,《背影》便是他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他选取父亲的背影作为文章的主要题材并开门见山得亮出主题。运用白描这些笔法,细致得刻画了一个对自己儿子无微不至关心的父亲形象,由此也抒发了朱自清对父亲的心疼和爱。

看到这些片段就想起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这种嘴上不会说喜欢,因为会觉得很羞涩很不好意思,但行动上满满是爱,比自己还要在乎你。

全文以爱为线索,用议论式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方式,写了父亲为了能让他更好得出行而亲自打点各种工作,既描写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又写出自己感受到爱以及最后父亲病倒而时日无多的对父亲深深的爱。

文章在描写父亲为“我”去买橘子而花费最多的笔墨,用父亲买橘子的笨拙来表现父亲已老,儿子已经长大,但父亲对儿子的爱却没因此而减退。

这里看得我很心疼,想起我的父亲也已经不再年轻了,他的皱纹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悄悄长出来,他的身姿,渐渐变得僵硬萎缩,而我依旧年轻。即使是这样,他那颗爱我的心,依然年轻。

说说语言吧,这篇文章不难读,大多都是口头语,渲染了温馨的气氛。

再强调一下,无论看什么,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欣赏,会让心静下来,去走进这些文本。


觉得OK的话请点赞~更多的学习技巧,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从心理学和文学的角度,为你破解生活密码。

微信公众号:文学有毒

做全网最幽默的文学解读频道,别轻易关注,小心中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定要推荐一个人,那就是张岱,我对他的作品的喜爱程度简直就是溢于言表。夜晚读他的书,觉得比看电影都有画面感。文字腾跃而起,缓缓铺开一副长卷。就像少年派在孤寂的大海中看到漫天飞翔着发光的鱼一样,是真的有千千万万道烟火在我眼前炸开,炫美得让人晕过去。读他的书也会令人绝望,简单的字句随便写出来,甩他人抓耳挠腮想半天憋出来的句子一万条街。

下面就是我摘选的一篇。名字叫《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变,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最后,我觉得对于他的文字,一定要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细细的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奥秘。

第2个回答  2018-05-27
作者:岸边沙

说到散文怎么算好,想来想去,还是归于"平淡"二字。其中写道:“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以下是我最喜欢的三本散文集,推荐给答主。

01《皮囊》
作者:蔡崇达
书评:
“皮囊之下,人心之上”,有人说这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散文集。
皮囊下是骨肉,皮囊下是人心,皮囊下也是情感的交割与碰撞。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得到体现。
“皮囊”这个名字本身就有指向本质的意味,听着也有些沉重,这份沉重来自于作者对那些直戳人心的真实故事细节的刻画与深思,也来自小世界里的小个体的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呐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生活中那些我们常常逃避但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在此或许也能得到回答。

02《山居笔记》
作者:余秋雨
对于余秋雨,大家可能更为熟知的是《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也推荐给题主。
书评:
如果说《文化苦旅》是作者以切身感悟的方式去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一次尝试;那么这本《山居笔记》,则是一部紧接的续集,是作者的再一次出发。
不一样的是,《山居笔记》让作者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作者于1992年至1994年间,辞去了学院的职务,不再上班,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去行走去创作,共十一篇文章;同时写作又与考察联在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他一去再去。
对文明盛衰的感慨,对尊崇文化的呼吁,对健全人格的向往,不论是《文化苦旅》,还是《山居笔记》,这些都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如有兴趣,建议亦可先读《文化苦旅》,再阅《山居笔记》。
这本有关历史、地理、文化、美术的旷世文学钜作──《山居笔记》,爱阅读的你又怎能错过。

03《各自的朝圣路》
作者:周国平
如果让我一句话评价周国平,“文学中最懂哲学,哲学中具文学细胞的人”,周国平恰如其分地将文学与哲理融为一体。另外推荐他的一篇散文《你的灵魂越丰盈就越感到孤独》,文章附上:
第一眼看见书名,你或许会有一阵“佛系”之感,诚然,书中文章多在以文学的形式讲哲学,但这本书可不像你想象中马原课本里的枯燥。它们来自于作者大半生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它的深度思考,有故事,可读性高。《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不惑之年的著作,出版距今已十年有余,但个人认为哪怕百年之后,也可谓哲理散文中经典。

总之,就此体裁来讲,散文包罗万象,作品数量、风格种类过于庞大,而吾凡人精力阅历有限,爱好、关注又各不相同,要从中挑出几个上等的佳作,实在有些众口难调之困扰,以上推荐均为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一些拙见,欢迎各位指正,各抒己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