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强盛的吐蕃为什么只经历了二百多年就衰亡了?

如题所述

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强盛的基础。他死后,继位的赞普年幼,大相禄东赞掌政,据说他不知书而性明毅,用兵有节制,吐蕃倚之。公元653年他派人按吐谷浑田制划定田界,按耕田人数分配田地,实行一种和均田制相近的田制,使吐蕃社会逐渐变成封建农奴制。吐蕃势力的强盛,引起统治者争夺新统治区的贪欲。在东北,公元663年,攻破了青海的吐谷浑,使它直接和唐连接起来。其后更逐渐兼并今四川西部的羌族地区,统治区扩展到松州和奉州以西。在东南,自公元678年到公元751年把云南的少数族和南诏政权都变为属部。

在西北方和北方,与唐朝进行了争夺西域和甘肃的战争。公元670年,攻陷西域十八州及龟兹的拨换城,使唐放弃了龟兹、于阗等四镇。唐派薛仁贵率兵十余万进攻吐蕃,为吐蕃败于大非川,唐兵死伤殆尽。公元692年唐又夺回四镇。公元755年以后,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吐蕃趁机向大唐大举进攻,几年内,攻占了唐朝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全部土地。公元790年以后,又在西域攻占了唐的北庭、西州和安西四镇。由于不断扩张,吐蕃的统治区越来越大。

但是,随着吐蕃势力的扩张,也给它带来不利的因素。八世纪下半叶,大食帝国的势力控制了中亚,并想向东发展,因而和吐蕃在西域的势力发生冲突。当时回纥势力正盛,也向西域发展。南诏虽然臣服吐蕃,但苦于赋役繁重,不甘忍受吐蕃的统治。唐德宗采纳宰相李泌的建议,联合回纥、南诏等,共同对付吐蕃,使吐蕃四面受敌。这个策略实行的结果,使吐蕃几面应付,消耗了力量,减轻了对唐的威胁。吐蕃内部还不断发生贵族之间争夺权力的变乱。为了摆脱困境,吐蕃于公元821年遣使向唐求和。双方在长安会盟,次年唐又派刘元鼎为西蕃盟会使到拉萨结盟。彼此和好,互不相犯。并于公元823年立会盟碑,这个碑现在还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它是汉藏亲密关系的历史见证。

此后,吐蕃仍在走下坡路,贵族内部斗争越演越烈。公元842年吐蕃达摩赞普死,无字,两派贵族各立赞普,爆发了几年的内战,役属于贵族的奴仆数千人趁机挣脱奴役,组织起来,号温末部。公元849年,吐蕃统治的秦、原、安乐三洲及石门、六盘、萧等七关归唐。公元851年,沙洲人民乘吐蕃大乱之机,在张议潮领导之下,发动起义,赶走了吐蕃守将,收复了沙洲,并发兵略定了瓜、伊、西、甘、肃等十州地,从此河西走廊一带又归唐所有。吐蕃势力进一步削弱,形成贵族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强盛的吐蕃经历了二百多年,至此衰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