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诛杀人臣时,常常将他们“推出午门斩首”,这“午门”在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明代时处罚大臣的地方。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午门斩首实际上是以讹传讹,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所以民间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实际上,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彰显皇威的场所。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的场所都是午门。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

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为数颇多,当场被杖打死亡的也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被判斩首的都是皇上认为罪大恶极的人,所以斩首后面都要加上示众,所谓“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明代是在西市(今西四)执行斩首,清代则是在菜市口,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场被斩首的。
第2个回答  2019-10-07
应该是一个叫午门的城门,而且这个们是因为斩首的时间通常在午时而命名
第3个回答  2019-10-08
午门是皇宫里专门惩罚有过错的官员,在皇宫的西边。
第4个回答  2019-10-06
在京城的偏北边是以正阳门算的,是个为犯法大臣准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