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几种表现方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暗,为隐蔽、含蓄、不公开的意思;示,为启示、告知、影响的意思。

合起来,表示不公开地、隐蔽地给人以启示。从人类心理角度讲,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去接受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这种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便使人的心理尽力趋向于这项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暗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语言技巧,使用是十分广泛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暗示语言几乎随处可闻。比如在工厂会听到厂领导这样提醒职工: “这个季度只有三天了!”在公路拐弯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暗示标语: “这里已有七人死于撞车事故!!”

在学校,老师这样暗示差生: “那位同学上次考试也不及格,后来上课认真听讲了,成绩也就上去了。”当然,要使暗示语言用得巧妙,充分体现出隐蔽性特点,还应注意把握一些要领。首先要顺乎话题原意,被暗示的内容与话题要贴近,不可拉扯得太远,否则就会出现“暗”而不“示”的结果,叫人费解。其次,暗示语言要准确、简洁, “弦外之音”要把握得住,不能故弄玄虚,故作深沉,更不要将本来可以明说的东西,硬要暗示给人听,让人感到你不可亲近。总之,暗示仅仅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别人完全理解你的意思。如果暗示中别人错误理解了你的意思,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免引起误会,或者造成不好的后果。

借暗示避免难堪

李四光与许淑彬交往了两年,感情很好,但谁也没有提起个人的婚事。

有一天许淑彬收到李四光寄来的一封信,打开一看,她愣住了,原来这封信是李四光的父亲写给李四光的,信上说: “你既然和某人相识了两年,互相都很了解,你已经30多岁了,如果她家中同意,就订婚吧!”许淑彬看完信,脸上发烧,心里打鼓。她知道信中所说的某人,就是指自己。于是她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征求母亲和哥哥的意见。他们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李四光采用暗示的办法,曲折地表示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避免了直言道出的难堪,并使他们的这种恋爱关系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感。

借暗示予以讽刺

用暗示的办法讽刺丑恶,嘲笑愚蠢,其作用非同一般。

清代文学家魏源,自小性情直爽,疾恶如仇。在魏源的家乡,有一个无耻的举人,专好抄袭别人的诗作。一次被11岁的魏源揭了老底,举人恼羞成怒,借题宣泄,指着灯笼里的蜡烛,说道:“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才思敏捷,随机应变,对道:“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这种暗示,因为避开了具体的人,任你讽刺嘲笑,指桑骂槐,不必顾忌。

相传蒲松龄去见王渔洋,王渔洋自恃清高,不愿见他,便对看门人说:

“告诉来人,说我不在家。”蒲松龄听了门倌的传话后,便在王渔洋的大门上写了一个“午”字走了。看门的看了莫名其妙,便语告王渔洋,王渔洋想了一会儿,对看门的说: “他在骂我呢!',原来这是个谜面,谜底是“牛不出头”。

借暗示走出困境

三国时期,曹操带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天气很热,士兵们又累又渴,行进速度十分缓慢,曹操见此情景,也很着急。忽然他心生一计,指着前面说: “前面有一片梅树林,咱们赶到那里摘梅子吃,可以解渴。”士兵们听说有梅子吃,都生出了口水,也就感觉不那么渴了。于是曹操乘势领军前进,很快走出了干渴地带。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虽然用了欺骗手法,但是,对于解决当时行军中的困难,却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这样说,望梅止渴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应变之术。这种方法的作用是用空想的东西来安慰自己或别人,以达到稳定人心的目的。

借暗示表明态度

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是都可以直接说出来的,有时或许是为了顾及别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是因为受到某种不宜场合的制约,不得不借用暗示的办法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白宫一次讨论削减预算经费的会议上,里根总统风趣地对大家说:

“有人告诉我,紫色的软糖是有毒的。”说着,他随手拿起一粒紫色的软糖塞进嘴里,以此表明不管别人怎样反对,他将要大大削减政府开支的态度和决心。本来确有不少与会者是不同意压缩政府经费开支的,经总统这种警告式暗示之后,原来的想法便开始动摇了。

借暗示提出要求

熟人、朋友之间有些要求觉得不便明说,或者觉得暗示更有人情味的话,不妨借暗示的办法帮助你达到目的。

曹雪芹是个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个烹调好手。一天,他邀好友郭敏和于叔度到家里做客,笑呵呵地问道: “你们两位喜欢吃什么莱?”郭敏张口说:

“你就来个‘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均可尝’吧!”曹雪芹点了点头,转身又问于叔度: “你想吃什么?”于叔度慢条斯理地说:

“听说你做的‘有头没有颈,有气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没脚千里行’很是拿手,做一盘咱尝尝,如何?”曹雪芹频频点头说: “好!好!我去做来!”不大功夫,两盘佳肴端上桌来。那真是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于是三人围桌而坐,畅饮起来。原来郭敏和于叔度喜爱的两样菜,一个是藕,一个是鱼。由于是文人聚首,郭敏和于叙度便用灯谜形式将自己的要求暗示给主人,显得文雅脱俗。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不但经常研究文章诗词,而且有时也互相暗示取乐。有一次,苏东坡叫使女头戴一项草帽,脚穿一双木屐,去佛印寺中取一件物品。使女问题: “取何物品?”苏东坡说: “你不必多问,法师一看你这身打扮就知道了。”使女来到寺中见到佛印和尚,说家主让她来取一件物品。佛印问题: “学士要取何物?”使女答道: “家主未明言,只说法师见我这一身装束,就会明白。”佛印将使女上下打量了一番,略加思忖,不禁哈哈大笑,转身到房内取出一包东西交给使女。使女回来后将东西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一看,也哈哈大笑,频频点头说道: “果然不错。”苏东坡向佛印和尚要茶叶,不是明说,而是叫一个使女头项草帽,脚穿木屐,叫佛印猜谜,既含蓄风趣,又不失体面。

借暗示提供帮助

德国电视剧《维特库格尔诊所》中有这样一件趣事,一位候诊的小伙子看中了同来看病的姑娘,但他俩素不相识,而且姑娘看完病以后随即走了,等小伙子看完病,姑娘早已不知去向。

怎样才能找到那位姑娘呢?小伙子万般无奈向医生助理海普欣小姐打听姑娘姓名、住址。然而出于职业道德,她绝对不能透露姑娘的真实情况。但是海普欣小姐也很同情那位痴情的小伙子,于是她便递给他一张下一次预约就诊的卡片,说道:“这是你下一次就诊的时间。”小伙子感到纳闷:“我是来拔牙的,并不需要复诊啊!”海普欣小姐笑着重复道:“这是下次就诊时间。”她将“就诊”说得特别重,并补充说:“请提前半小时来。”小伙子这才恍然大悟,接受了她的暗示,欢天喜地走了。

海普欣小姐是医生助理,她与病人之间的谈话只能限于就医范围,但为了帮助那位小伙子,她仍巧妙地将下次能遇见姑娘的时间、地点暗示给小伙子,热情而机智,婉转而明白,既自然坦荡,又不失隐蔽。

借暗示提示对方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南方有家小理发店。有一天,有位高个姑娘走进店来,要女店员给她理一个像日本电影《生死恋》中的女主人公夏子那样的发式。

女店员发现这位姑娘长得俊俏,只是脖子长了些,要像夏子那样把头发盘上去,势必把脖子全暴露出来,不一定好看。但要直说,又怕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她想了一下,温和地说:“小姐,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人吧?”

“我原籍吉林,到这里好几年了。”

“怪不得,你长得比较高,其实高才好看,身材苗条,穿裙子也漂亮。”

几句话,把对方说得心里甜丝丝的,双方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对方还没开口,女店员又说:“现在冬天到了,头发盘上去,会冻坏脖子的。”

女店员一句话,点醒了对方。可能对方原来也知道自己脖子较长,连忙说: “等等,让我再考虑考虑。”

女店员忙说: “我也正想和你商量,不如理个波浪式,发脚刚好披在肩上,下部卷曲,中间起伏,上面收拢,配上你这身段,保证好看。”

姑娘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直接说: “你的脖子长,理这种发式太难看。”对方一定会羞得满脸通红,一气走之。要使对方明白长脖子不宜理盘头发式这个道理,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那就应该采取间接规劝的办法。女店员以拉家常的方式闲谈,先从籍贯谈起,毫不涉及到脖子长的问题。当对方说出是吉林人时,女店员立即联想到北方人个子高,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将话题引到身材上去,几句话把对方说美了,双方已有进一步谈话的感情基础。然后,不失时机地点到“脖子”这个要害,但又不像是故意挑对方的短。所以并没有引起对方的反感,却提醒了对方要注意脖子长的问题。女店员这里采用的,就是间接提示法。这种方法,在一些不便直言的情形下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女人释放这几种信号,就是在暗示你,男人别不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