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作工艺分哪几步?

如题所述

玻璃熔制是玻璃厂生产和深加工的一个技术型很强的加工过程,包括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玻璃熔制过程的监控技术对于玻璃制品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玻璃熔制过程具有非凡的意义。
根据玻璃熔制过程中各种反应和变化特征,玻璃熔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于玻璃制品的品质均有影响,对于玻璃厂的技术工程师来说,详细了解这五个过程意义重大。 

1·硅酸盐形成阶段:在加热过程中,配合料中的各种组分经历了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结束了主要反应过程,大部分气体产物逸散。这一阶段结束时,配合料变成了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对于最常用的钠钙硅玻璃,这一阶段大致在800——900℃完成。
2·玻璃形成阶段:继续加热时,烧结物开始熔融,原先形成的硅酸盐与二氧化硅相互扩散与溶解。这一阶段结束时,烧结物变成了透明的玻璃液。但是,玻璃液中还有大量的气泡,玻璃液的化学成分也很不均匀,钠钙硅玻璃的玻璃形成阶段在1200℃结束。
3·玻璃液的澄清阶段:继续加热时,玻璃黏度进一步降低,并释放出玻璃液中的可见气泡,直到可见气泡全不排除、钠钙硅玻璃的澄清温度为1400——1500℃,此时玻璃液黏度为10Pa·s以下。
4·玻璃液的均化阶段:玻璃液长时间处于高温下,通过对流、扩散等作用,其化学组成逐渐趋向于均匀,玻璃液中的节瘤和条纹由于扩散、溶解而消除。钠钙硅玻璃的均化阶段一般在澄清阶段以后结束。
5·玻璃液的冷却阶段:将已经澄清和均化好的玻璃液降低200——300℃,使玻璃达到成型所需的黏度。
应当说明,玻璃熔制过程的五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在实际熔制过程中并不严格按以上顺序进行,常常是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的。例如,在硅酸盐形成的同时有玻璃形成的过程,在澄清阶段中同样包含有玻璃液的均化。玻璃熔制设备主要有分池窑和坩埚窑两种。在池窑中,熔制的五个阶段在不同空间、同一时间内进行;而在坩埚窑中,五个阶段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内完成。
在现代玻璃池窑中,投料池温度高达1350℃以上,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两个阶段几乎在同时间开始。而玻璃液的澄清与均化两个阶段同步进行。因此,也可以将玻璃熔制的全过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配合料熔化和玻璃液精炼两个阶段。在熔化阶段把配合料熔制成玻璃液;在精炼阶段,将不均质的玻璃液进一步改善成均质的玻璃液,并使之冷却到成形所需的黏度。
与此对应,现代玻璃池窑的熔化部一般分为熔化带和精炼带(也叫澄清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2
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硅砂(砂岩)、纯碱、长石、白云石、石灰石、芒硝
工艺过程:
1、原料破碎:将上述原料破碎成粉;
2、称量:按计划配料单称取一定量的各种粉料;
3、混合:将称好的粉料混合、搅拌成配合料(有色玻璃同时加入着色剂);
4、熔化:将配合料送入玻璃熔窑,在1700度下熔化成玻璃液,生成的物质不是晶体,而是一种无定型的玻璃态物质。
5、成型:将玻璃液用相应的成型装置制成平板玻璃、瓶罐、器皿、灯泡、玻璃管、荧光屏……
6、退火:将成型的各种玻璃制品送入退火窑进行退火,平衡应力,防止自破自裂。
最后,检验、包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