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内涵的表现

如题所述

(一)知名度
知名度是指某种品牌被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的程度, 或者说是这个品牌在市场上有多少人知道及知道些什么,它是一个“量”的衡量指标。高知名度是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购买的前提,相反,如果一个品牌没有知名度,不为消费者所认识和了解,那么消费者是不会把货币投向该品牌的。
(二)美誉度
美誉度是指某种品牌被社会公众信任和赞许的程度,或者说是社会公众对这个品牌是如何评价的,它是一个“质”的衡量指标。高美誉度是赢得顾客的重要条件,好的品牌都有特定的方面让消费者津津乐道而乐于投资。
(三)市场表现
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通常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市场覆盖率,二是市场占有率。前者指品牌所辐射市场范围的大小,后者是品牌在全部同类商品销量中所占的比重。
(四)信誉价值
品牌的信誉价值是指某一品牌在某一时点(年度)上的市场竞争力。它反映该品牌所处的地位。品牌的信誉价值并不等同于交易价值,但它可以为交易价值的实现提供一个供社会认识和接受的基础,从而有助于交易价值的实现。
如何塑造品牌内涵 这是塑造品牌内涵的第一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竞争市场信息,包括竞争对手品牌的内涵及被接受程度,市场上品牌分布状况,产品特点、档次等;再根据自己公司或产品特点确定合适的内涵。
在这过程中,企业应遵循的最重要原则,我觉得是尽量“避免跟风原则”,道理前面已说过:改变消费者的心智非常困难。想当初“VOLVO”(沃尔沃)也曾试图想树立自己“豪华轿车”的形象,但她改变不了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认识,辛亏当时“VOLVO”的高层及时认识并纠正了这个问题。其实市场是很大的,客户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如“性能”、“豪华”、“性价比”、“经济”等。
国内牙膏市场上,“田七”通过传播“中医护理”概念打开了市场,避免了与“高露洁”和“佳洁士”的直接竞争,而是通过细分市场,间接与各大品牌竞争。虽然市场上早有众多中医牙膏品牌,但都不是很强势,也没有被广大消费者认可。 一旦内涵被确定,企业就需要制定合适的方案去传播,包括时间、地点、途径、是否请明星代言、如何通过产品及包装、广告的制定等,不同的传播途径会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不一样的手段也会给人不一样的的感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品牌和产品特点及公司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安排。切不可一味依*广告。 射虎网:
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有一个很多公司时常忘记的也是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是“避免品牌内涵与产品、服务或公司形象等不符合,不统一”。我们看到,很多品牌投入了很多资金在大做广告, 却在产品的设计或研发上显得落后,甚至公司内部有违法现象,这都极大的影响了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看到有很多企业为了追求“一夜成名”,花巨资去买来央视所谓的“标王”,结果呢,产品创新滞后,研发不足,渠道建设不到位,我想这样失败的案例在国内是有不少,“秦池”应该算一个吧。还有如“三株”,当其在中央电视台喊出“三株口服液,祝您身体健康”时,却有报道出来说有喝三株口服液的人出了人命。
企业因为盈利而生存,产品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需要品牌,品牌因为获得公众认可而产生价值,要怎样的品牌才会获得公众认可呢?唯有当一个品牌可以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他才会选择它。因此前面说企业倡导的内涵能否被公众接受,是由公众决定的,那公众根据什么决定呢?根据他在消费时获得的利益,反映在产品性能、包装、渠道、公司形象、内涵的地位等。所以说,内涵绝不是一句口号。
内涵的维护与创新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客户需求也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竞争者会在你不小心时利用你的弱点,抢走你的客户。只有不断关注并满足客户需求,才能保持的发展。
品牌内涵的维护与创新,同样来自客户的需求,如新产品、组织活动、创新营销、参与一些公益事业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要抛弃原有而塑造全新的内涵,则需要企业做各方面战略上的重新部署,同时还可能会冒一定的风险。当IBM发现PC制造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时,作出了“战略转型”,由制造转向IT服务;国内彩电大王“长虹”过去一直以“规模大、价格低”占有市场,其新掌门人赵勇提出“战略转型”,以打造“在两年内成为世界三大平板电视提供商”为目标的“数字长虹”新形象,以实现其“实现从传统彩电制造商到信息家电、数字媒体开发商的转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