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我的歌词结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朱逢博演唱的以思乡为主题的著名歌曲《那就是我》,为了突出游子思乡的主题,词作家精心选取了四个意象:1.(我思恋故乡的)炊烟;2.(我思恋故乡的)渔火3.(我思恋故乡的)小河;4.(我思恋故乡的)明月。炊烟、渔火、小河、明月这四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曾经反复出现,是最能引起游子思乡情结的几个典型意象。词作家围绕思乡主题选择主要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在初步立意之后,使歌词轮廓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使歌词的大概结构明晰化的过程。
主题层次化
在对歌词的主题进行了第一次丰满化及轮廓化以后,接下来就是第二次丰满,即通过将轮廓化之后的主要材料层次化。什么是层次化呢?所谓层次,即内容的次序。而我们所说的层次化,就是歌词的主题、主旨或中心具象化的那些材料或意象,进行有序化、结构化,从而达到歌词主旨进一步丰满化的目的。因此,如果说第一次丰满——轮廓化的目的是达到“言之有物”,那么,第二次丰满即层次化主要涉及的是主要材料或意象的安排形式,目的是达到“言之有序”。
当代歌词写作学理论研究表明:主题层次化的思维路径,即典型材料层次化的思路大体有三个角度,一是按照时间顺序层次化,二是按照空间顺序层次化,三是按照逻辑顺序层次化。有一些极特殊的材料即并列性材料,从理论上讲似乎没有层次化的必要,但在创作的实际过程中,仍有进行层次化的必要。
如何进行层次化呢?对一篇歌词作品主题、立意的丰满,其思维模型就是“渲染”与“反衬”,或“重复”与“对比”。这种“重复”与“对比”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空间化的重复与对比——即吸附、凝聚,另一种是逻辑化的重复与对比——即因果思维中的原因、背景、影响的分析、生成。所谓原因分析,就是对某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的不断追问、追溯;所谓背景分析就是对某种生活和社会现象所依存的社会背景、气候进行分析;所谓影响分析就是对某种社会现象将会产生的功能、作用、影响、意义的连锁反应的推断。
歌词《那就是我》为了突出游子思乡的主题,词作家将精心选取的四个意象进行了层次化:1.(我思恋故乡的)小河;2.(我思恋故乡的)炊烟;3.(我思恋故乡的)渔火;4.(我思恋故乡的)明月。显然,这里层次化的主要依据表面看是空间,但实际上潜藏着的是时间的因素——从早到晚。
段意波澜化
根据写作思维的规律,在进行轮廓化、层次化之后,主体的写作思维就进入到第三个环节,即如何使段意丰满。
那究竟什么是“波澜化”呢?所谓“波澜化”,就是采用多种方式,避免段落内部的行文刻板单调,使其变化曲折,跌宕多姿、充满盎然的生机,其基本的思维方法,也是对文段、文句的“意思”的渲染(重复)或对比(反衬)。
根据歌词写作学理论研究,对段意的渲染、重复或对比、反衬,思路大致有四个方面:时间(过程、历史、源流、动态、活动)、空间(系统、结构、层次、元素、构成)、逻辑(即事理,如由抽象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等等)、数量程度(强弱、多少、亲疏)等等。
主题轮廓化
在歌词的结构布局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歌词的开头,高潮、结尾等问题。但是,当代歌词写作理论认为:“在结构布局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不是开头,高潮、结尾等问题,而是在一篇歌词中,你用什么基本的事实材料来体现你的主题,这几个方面的事实材料,就成为了你一篇歌词的大体轮廓,也是歌词的主要结构。”
这首歌词分别用(1)“水磨”、“浪花”、(2)“牛车”、“竹笛”、(3)“海螺”、“风帆”、(4)“倒影”、“山歌”等四组意象,从时间、空间一致的角度,渲染或重复“小河”、“炊烟”、“渔火”、“明月”等四个主题意象,不仅使歌词的每个段落行文有了波澜,而且使歌词的思乡主题变得异常丰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