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的友谊故事(50字)

如题所述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在非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6至7年中,就有大约75万中国人到非洲安家立业。目前,这一数字仍在上升。
  如今,中国人的足迹几乎遍及非洲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与我国没有邦交的非洲国家。与此同时,在非洲中国人的身份日益多元化。他们中既有外交官、记者、学生、维和官兵、志愿者,又有企业家、农场主、商人、个体摊贩,还有技术专家、建筑工人和石油工人。他们的活动,几乎涉及所在国的每一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等。
  随着他们的到来,非洲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商城,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华人社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孤立地成为非洲内部的“中国区域”,而是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融入当地社会:在非中国企业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在非中国人主动学习当地语言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在非洲的中国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奋斗在哪个领域,都对非洲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捍卫中非友谊负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驻非洲各国的外交官是中非“全天候”友谊负责任的瞭望者和守护者。我认识的驻南非大使刘贵今,自称是“一条道走到黑”的老非洲。他既是非洲问题专家,又是中非合作的积极推动者。驻纳米比亚大使梁银柱已近花甲之年,在外交战线上奋斗了36年,始终没有离开过非洲事务,足迹遍及多个非洲国家。虽然临近退休,他依然为中纳双边关系的发展殚精竭虑。
  为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派驻非洲的维和官兵忠于使命,恪尽职守,甘洒汗水乃至热血。非洲是中国派驻海外维和人员最多的地区,也是最危险的地区。然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是他国战友们对中国官兵的一致评价。
  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家对非洲前途充满信心,把中非友谊看得弥足珍贵。2002年,安哥拉全面结束了长达27年的内战。此时的安哥拉农业基础极为薄弱,粮食大半依赖进口。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在安哥拉项目总负责人孙彦华坚定地认为,中安农业合作项目必将改变这种状况。他说:“对这个国家抱有信心很重要,这是我们开展合作和扩大合作的基础。只要帮助他们把水送到田间地头,安农业就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在非洲承建各类项目的中国工人勤恳作业,不怕艰难困苦,为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去过撒哈拉沙漠腹地,在那里施工的中国路桥公司工人通常要忍受50多摄氏度的高温,既要头裹纱巾用于防沙,又要不断往身上浇水来降温和抗干燥。
  他们还有人为这片土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曾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参加一位中国技术工人的葬礼。他在一次工程事故中丧生,时年只有33岁!
  在非洲的中国公司要盈利,在非洲的中国商人要赚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能以牺牲或损害所在国利益的途径来实现。中国政府将进一步规范在非中国公司以及中国商人的行为,妥善处理好公司利益、国家利益、所在国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在非洲要想有长远发展,就要积极回馈当地社会。
  在一千多年的交往史中,中非从不存在“奴役”与“掠夺”。在百多年来各自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征程中,中非更不存在“侵略”与“殖民”。在新世纪全球化的大潮中,中非互相支持,携手同行,不断深化互利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一合作进程的参与者,是非洲美好生活的建设者而非殖民者,是中非友谊的传播者而非掠夺者。
  10个普通的中国人,行业不同,背景各异,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这个蓬勃发展的大陆,投身于中非友好合作的大潮中。他们的非洲故事,将为我们全面观察中非关系打开一扇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3
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
第2个回答  2018-05-17
太多字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