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后裔在那里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后裔在那里

关于于谦的后裔,权威的文献资料就是于谦儿子于冕撰写的《先肃愍公行状》以及于谦神道碑文。于冕在行状中言:“生子一即冕,女一适锦衣卫千户朱骥”,神道碑文中说:“(于谦)配董氏,累赠一品夫人,翰林庶吉士永丰知县董镛之女,柔惠静专,克谨内助,先公十一年卒,公年未五十,遂不娶亦无媵侍,人皆义之。生子一,即冕。自副千户改受兵部员外郎,进礼部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应天府尹,文学政事无忝家法。女一,适锦衣卫千户朱骥,坐公累,戍边比宥,还,累官都指挥使、掌锦衣卫事。孙女六,吏科给事中张晟、工部员外郎倪阜、葢都知县孙武卿、德清县学生徐九万、杭州府学生沈继荣,其婿也。”王直为于谦的父亲于仁撰写的墓表中称:“公子二,长即谦,今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嫁钱塘朱济。孙男一即冕,孙女一。”
由此可以看出,于谦兄弟两个只有一个子嗣,那就是于冕。

明史中这样记载于冕:“于冕,字景瞻,荫授副千户,坐戍龙门。谦冤既雪,并复冕官。自陈不愿武职,改兵部员外郎。居官有干局,累迁至应天府尹(相当于今南京市市长)。致仕卒。”而于冕只有六个女儿,却没有子嗣,于是,他上奏朝廷“缘臣父止生臣一子,先年蒙念臣父微劳,授府军前卫世袭副千户职事。后臣乞恩改武就文,历升今职致仕。今年七十四岁,既无同胞兄弟,又乏嫡庶子,息恂恂老独,四顾无依……思有宗弟于明,任直隶新安卫千户致仕,生有五子,已尝遵例告官行文该卫择取其次子允忠为嗣祠堂坟墓日后皆付托于允忠。(《为于允忠继嗣疏》)”

朝廷准奏,颁旨命于允忠为于谦嗣孙,并封其为世系杭州卫副千户,奉祠。而于允忠,就是当时的南直隶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于冕在天下如此多的于氏后裔中,独独选择丰县于氏来奉祀于谦以及他的钱塘列祖,绝不是偶然。因为,于允忠一支祖上,世代忠烈,望重当时。

让我们来看看明代丰县于氏,丰县于氏肇兴之人叫于海,丰县永安里(丰县东北)人,元末加入朱元璋义军中的羽林军,洪武元年(1368,)置新安卫于徽州府。于海以为羽林军出戍新安,战死。于海的儿子于兴服役,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随军征交趾(今越南),因功升百户,永乐七年再次随军征交趾,战死于柳州。余兴战死时,儿子于聪才九岁,成年后,因余兴为国战死,封他为新安卫世系副千户。洪熙年间带领本卫士兵开荒造田、蓄水灌田。宣德中,领兵督运军储,为诸官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特授武略将军衔。兵部尚书周忱知道于聪有才干,屡以重任委之。致仕后,善治生产,累积巨万之资。经常周济生活贫困的人,部卒没有家室的,他主持婚娶的就有数百人。他喜延宾客,尤其敬重名士,刑部主事李太左迁官本卫经历,死后,于聪出资为其厚备衣棺,并送葬其家乡。徽州府歙县庠生江左与儿子于明友善,左死而贫,于聪就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江左的儿子,并抚养其后代成人。

于聪“年八十二卒,卒之日,远近吊着几三千人《光绪丰县志》”。

于聪的儿子就是于明,县志说他青少年时期,父亲于聪就遍访名儒,并让于明就师,因此,于明问学精纯,韬略谙练,这在当时的千户中,屈指可数,其文武之才声明远播,四方来门求学的络绎不绝,门下科第出身者甚众。于冕就是在南京任上,结识了时任新安卫千户的于明,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于冕才会决定由于明五个儿子中的次子于宽恕字允忠来承袭少保衣钵。

关于于明,明代著名的学者、曾官居礼部右侍郎的程敏政曾这样评说:“予不曾识公,识公之子明于吾少保于肃愍公家耳。其言亮哉。真有俎豆之习而非橐兼者也。岂公之教然耶!”

于允忠作为于谦的嗣孙,因而被封为世系杭州卫副千户,春秋奉祀于谦墓祠,因家于钱塘,他后来把于谦的遗稿编辑刊刻,并名为《忠肃集》。

于允忠生子一,名一芳,袭授杭州卫副千户,二子,长子于岳雅有志操,应袭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境,于岳手持大刀数刃敌,后援不继,死于阵。赠指挥佥事,世系指挥同知。于一芳因此升指挥同知,后升任广东指挥佥事,次子于嵩袭杭州卫指挥同知,后升任总兵。于是,来自于丰县的这支于氏,成为了于谦的后嗣后,在杭州三台山一带繁衍开来。
综上所述,你说的云南肃愍公后人存在有几种情况,一种可能是嫡系的后代,一种可能是攀附的后人,还可能是旁系的支流。在杭州有于氏直系的宗亲交流会,你可以带着云南于氏的家谱去和直系那边核对,对上了就知道云南于氏是怎么来的,对不上可以申请复旦那边研究基因的帮忙。
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华夏大地现在存在多支于氏后人,皆以直系自称,其实有确定史料的也就杭州于氏。其它的都没有铁证。但是怎么说呢,攀附个像肃愍公这样的民族英雄做祖先也不是什么坏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