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上古的中原温暖、湿润得多,曾经是大象生活的地方,“豫”字就是人牵大象的象意字。那时的黄河流域,到处生长着中原特有的野桑和以野桑为食物的野蚕。大约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野蚕抽丝,织造最原始的绢帛。以后,又逐步把野蚕驯化,进行户内喂养,渐渐将野蚕驯养为家蚕,结茧缫丝、织成绸绢,由此出现了中原最原始的桑蚕丝绸业。襄邑之前的城邑设在今县城西25华里的承匡,历史上有孔子游匡一说。这里低洼湿润,十分有利于桑蚕生长,被称之为匡桑。也因其地势低洼潮湿却不宜建城,故于秦后东迁至宋襄公墓附近,设邑建县而有襄邑。
当时中国的九州中,六个州拥有大量的蚕织业,其中的豫州、青州、兖州的蚕织业最为发达。豫州主要就是襄邑、陈留;兖州是临淄。还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构成了当时中原繁荣、鼎盛的蚕桑丝织和纺织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丝织、纺织业中心。随着中原丝织业的蓬勃发展,其产品开始寻求外销渠道。实际上,早在春秋时,中国的丝织品就在欧洲销售了。到了汉代,在汉王朝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支撑下,最终开辟了闻名古今中外的国际化贸易文化大通道——“丝绸之路”,所以,古代襄邑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一个贸易出口县邑了。
明清之间,睢州以下设置四个大乡,其名分别为:锦绣、锦襄、锦翠、锦衣,是对昔日辉煌的绵绵不绝之纪念。进入二十世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的传统丝织业破坏最大,并强行用现代纺织技术取代传统工艺。从此,传统丝织业就只散落于民间了。至今,在睢县城西北隅仍有一泓池水,人们宁愿相信那就是古代遗存的、丝织女人们在那里洗涤丝锦的濯锦池,天空中仿佛仍然回荡着她们劳作中的笑语欢声。
古代襄邑丝织故乡的历史渊源,是今天发展纺织业、承接南方纺织业产业转移的最有力的历史传统依据。可以说,中国各地的纺织业,都是从襄邑等古代中原丝织中心走出去的,襄邑丝织才是中华丝织的本源和发祥地,承接南方纺织业产业转移,是迎接纺织产业回归故里和溯踪求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