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饕餮是传说中极为贪食的恶兽,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头无身。 

“饕餮”现在用来形容极度贪婪的人。饕餮多指负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当我死时》的“饕餮地图”中,“饕餮”用在此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扩展资料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

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为的对称,在带身躯时左右也各有一个。颜面为天然对称的图形,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因为颜面为无声的语言,不仅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在颜面上显露,而庄严、威武、仁慈、凶恶、阴险、神秘等态度,也莫不显露在颜面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饕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1

“饕餮”指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喻指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

“饕餮”,读音: [ tāo tiè ]

“饕餮”一词出自《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造句:

1、然而若不是用爱和公平来交易,则必有人流为饕餮,有人流为饿殍。

2、喂养心灵当如饕餮之徒,又如贪婪之人,他们的注意力总在未得之物上面。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又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某些小说中所说的龙子。一般铭刻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2
饕餮的解释是这样的:饕餮:taotie。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2、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3、贪吃之人。
字典上的解释贬义多,和我们现在的用法有着很大的差异。现在自封老饕的人不少,多是一种表面上的自嘲实际上的得意,或许还可以是沾沾自喜、生活优裕的心理超越。虽然号称老饕之人,多是能吃、会吃、敢吃、吃的起的成功、半成功人士,用“饕”自封,无非是调侃一下,强调自己在吃的方面的优越而舍弃贪婪的。这也是目前的老饕们能够得到人们尊敬的根本原因。如果说能吃而且贪婪,尊敬也就会转化成仇恨了。夏桀、商纣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究其本源,饕餮不是一种猛兽,而是一个人,是一个崇尚奢侈、贪吃贪财、没有同情心的家伙。《左传-文公十八年》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缙云氏(黄帝时的夏官)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由此我们知道,饕餮是黄帝时夏官缙云氏的儿子,是个典型的贪吃无耻之徒。
周朝的时候,把饕餮的形象铸到盛食物的鼎上,是要告诫人们不要像饕餮一样的贪吃,后来慢慢的转化为鼎的一种必要的装饰,其原始的意义逐渐被人们遗忘,饕餮作为贪吃和能吃的象征流传在人们的口头和书面上。要节制饮食,不要放纵的原意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
上古的统治者铸饕餮,号召节俭,劝贪婪,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的需要,而且和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的低下,物品供应严重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贪吃不仅仅会伤害身体,还和国家的兴旺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古的人们刚刚从平均主义社会转向私有制社会,平均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影响,加上物质生产的匮乏,统治者占有了大量的食物,就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增加社会的不公平感,如果在饮食上节俭,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戴。大禹是那个时代的正面典范,而夏桀、商纣则是反面的典型。夏桀、商纣的贪婪、豪奢,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和仇恨,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史书上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很多。
从民众对夏桀、商纣贪吃好饮行为的仇恨中,可以知道民众对饥饿充满了恐惧,他们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多吃”、“多喝”还要严重的罪恶,于是对放纵饮食的声讨就成为全社会最普遍的呼声。周人铸饕餮于鼎传于子孙,就是吸取商纣的教训,告诫后代以免重蹈前辙。这在几千年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之一。
但是,人们对美味、美食的追求不是鼎上的文饰、统治者的宣传就可以限制的。如果真是按照统治阶级的要求去做,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样子了。华服、美食是谁都希望得到的。有句笑话说“腐败的内容:金钱、美色、美食,都是人们内心的渴望”。想想还真是这样。这也是饮食文化能够发展的根本原因,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之一了。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也对此做了说明。这大概就是老饕在今天仍然大量出现的原因吧。
今天的饕餮定义我看应该是这样的:能吃、会吃、敢吃、懂吃而不贪吃。
第3个回答  2019-03-31
tāo
tiè
饕餮
概述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
·
先识》:“
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
·
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六:“绍圣初,先人官长安府,於西城汉高祖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三代宝器。”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魏书
·
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清唐孙华《发粟行》:“竟使官糈饫饕餮,诏书挂壁徒空文。”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
  3.特指贪食者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4.比喻贪婪;贪残《旧唐书
·
文苑传下
·
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艾青《芦笛
·
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贪婪地吞食唐杜甫《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清李渔《奈何天
·
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聂绀弩《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传为尧舜时的四凶之一《左传
·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吕氏春秋
·
恃君》:“鴈门之北,鹰隼、所鷙、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参见四凶词条。四凶者,以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
  7.复姓南朝梁世祖赐武陵王纪姓饕餮氏。见《梁书
·
武陵王纪传》。
  8.龙生九子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个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9.网游怨恨屋在网游怨恨屋中,饕餮是一套神器,只能并存三样。出现第四样时,前三样中的一样就会自动被系统收回
  10.神曲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就是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
第4个回答  2005-11-01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饕餮纹到底指称什么?历来争论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有说是牛、羊、虎、鹿、山魈……。在这诸说中,饕餮为虎说声音最响。许多从事原始文化与艺术研究的学者认为,饕餮纹是虎纹的夸张、变形。在古代,虎亦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古人认为虎为阳兽,“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在汉代,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东、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国历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龙之下。然而,古籍中对虎的神通的描绘显然难与饕餮在青铜器上的显赫地位相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