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湘莲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在明清时期,湘莲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不仅在湘潭县广泛种植,而且邻近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甚至祁阳、耒阳等地也大面积栽培,尤其衡阳的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的美誉,成为当地八景之一。为管理莲子税收,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衡阳县图志》记载,当时衡阳年收莲子税高达六千余万斤,每斤价值二百钱,相当于一千二百万钱。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退。民国时期,湘莲有所恢复并成为湖南主要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之首,畅销湖北、广东、上海等地,并通过广州出口到香港和南洋,深受欢迎。抗日战争期间,生产再次下滑。战后,湘莲恢复出口,政府提倡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着重改良品种和增加产量。尽管有所提高,但由于莲子税重,农民利润微薄,多数人选择改种水稻,导致莲子产量逐年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湘莲生产,50年代中期,湖南省开始对莲子生产进行科研支持,如设立水生植物研究室和莲子研究所,推广优质品种“寸三莲”。60年代,湘莲栽培技术研究和品种更新成为重点,产量显著提升。70年代,常德西湖农场成为外销基地,湘潭、汉寿两县被定为出口基地,国家给予贷款和肥料支持,推动了湘莲产业的发展。

80年代,湘莲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湘潭莲子占据了主导地位。湖南省科研人员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湘潭芙蓉莲”,并发展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模式,提高了产量和质量。1995年,湘潭县被授予“中国湘莲之乡”称号,湘莲及其相关产品成为湖南省的重点开发项目。

湘潭县的莲子产业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影响了全国多地,如福建建宁、江西广昌等地纷纷引进湘莲品种,学习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主要产地,形成了集莲种、技术、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