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农村的非农户口,属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

居住在农村的非农户口,属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

居住在农村的非农户口,按照户籍划分还是属于城镇居民。

非农业户口是计划经济时代划时代将户口划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两种类型,农业户口指的便是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居民,非农业户口则是指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户口居民。

农户与非农户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商品粮的因素),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最主要的区别是非农户口不再享有土地分配权和使用权。

最新政策

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这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也将作古,今后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扩展资料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现泛指在城镇居住、生活的人。 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实行二元体制时,也专指拥有城镇户口、享有粮油肉等配给、招工等权利的居民,即城镇定量户口的居民,也简称“市民”。若在工矿企业工作,则被称为“城镇职工”。

与城镇居民相对应的是拥有农村户口、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种植业或养殖业、渔业等为主的劳动者,故也被称为“农民”、“村民”、“乡民”、“渔民”等。若到城镇或工矿企业工作,则被称为“农民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农户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城镇居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现在根据社会现实情况农村居民基本上只是特指那些在农村有土地权益的村集体成员,住在农村的非农户口从来都是城镇居民。
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实践中,各地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划分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户籍为依据,农业户口划为农村居民,非农户划为城镇居民;
二是以居住地为依据,居住在镇及县级以上城市区域以内的划为城镇居民,其余的划为农村居民。
两种界定方法中,第一种方法较好把握,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我国公民长期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被普遍采用。第二种方法由于区域范围不好界定,居民流动性较大不易把握,被采用的少。
以户籍标准界定,虽然比较简便,但不公平。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或者安家、定居的情况极其普遍,这部分农村户籍人员的收入、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另外,在普遍采用以户口划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方法中,对未成年人、农民企业家、农村商人及其他高收入者这几类群体明显不公平: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应出台有关司法解释,统一界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划分标准,并努力扩大城镇居民的适用范围,除非农业人口应确定为城镇居民外,下列人员也应属于城镇居民:
  (1)对已经规划为城市用地范围的居民(包括常住一年以上外来居民)为城镇居民。
  (2)在外地城市和县城所在地经商、学习一年以上农村居民;回国暂住、常住的华侨,为城镇居民。
  (3)其他应该确定为城镇居民的为农村居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8
  现在农村居住有持非农户口的居民(或居住者),城市也居住有持农村户口的居住人员(居民),户口已经不是明确的身份区别了,但暂时以户别(户口登记类别)还没有取消达成统一类别。
  这样情况属于非农户口的农村居民,既不能定性为城镇居民,也不能定性为农村居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6-17

第4个回答  2017-10-23
属于城镇居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