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火把节的由来和传说

如题所述

大理火把节的由来是因为一个唐代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唐代,今天大理地区六诏(六个少数民族部落联盟)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诏,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然后纵火将他们烧死。洱海北部的邓赕诏诏主的妻子——柏洁夫人早就看穿皮罗阁的野心,劝丈夫不要去,但迫于祭祖和南诏的威力,邓赕诏诏主不得不去。

白洁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将一只铁钏戴在了丈夫的手上。五诏首领进入松明楼后,皮罗阁寻机放火焚烧了松明楼,五诏首领全都葬身火海。白洁夫人骑马奔去,在火后的废墟中用手为锄,十指挖得鲜血淋漓,最终根据铁钏认出了丈夫的遗体。皮罗阁见白洁夫人貌美聪慧,逼她为妾,白洁夫人假意答应。

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率众与围城的士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投海而死。后来白族群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五这天妇女们都要用金凤花根把十指指甲染成红色,男人们则要在村里竖起高大的火把,以颂扬白洁夫人的坚贞和不屈。

火把节的习俗介绍:

1、火把歌调

彝族地区流传着十分丰富的火把歌调,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调,由于彝语方言发音不同,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都则朵洛嗬”,“都则”即祭火,“朵洛”意为祝愿,“嗬”即为歌。云南楚雄彝族诺苏支系称为“朵则朵额”,“朵则”意为祭火,“额”则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节历来最为隆重,并逐渐衍成了成套的节俗歌调。

2、火把史诗

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流传在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县和越南与中国交界罗罗(又作倮倮)支系彝族的居住区,历史悠久,影响极深,流传甚广。史诗系当地彝族原生宗教祭司“腊摩”在“荞年节”(火把节)、“跳宫节”等祭祀性节日中的有关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又叫《铜鼓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