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含义和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1. 含义: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压岁钱被赋予了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特殊寓意。最初,压岁钱的用途是为了镇守恶灵、驱赶邪气,因为人们相信儿童容易被恶灵侵扰,所以通过给予压岁钱来抵御邪气,表达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诚挚祝福,这是中国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2. 历史文化:古时候,民间传说有一种名为“祟”的小妖,会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出来,悄悄摸熟睡孩子的头顶,导致孩子惊哭、头痛发热,甚至变成傻子。为了保护孩子,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晚上点亮灯火,通宵达旦地守夜,这被称为“守祟”。
3. 有一对老夫妇晚年得子,非常珍视他们的孩子。在大年三十的夜晚,他们担心“祟”会来伤害孩子,便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玩耍。当孩子玩累了、睡着后,他们将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夫妇俩整夜不敢合眼。半夜时分,一阵阴风突然吹开房门,吹熄了灯火,“祟”正要伸手摸孩子的头时,枕头边突然发出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妇俩将用红纸包的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情告诉了邻里,大家纷纷效仿,孩子们因此平安无事。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保护着孩子们。因为“祟”与“岁”谐音,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压岁钱”的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常常是用彩绳穿起来的铜钱,形状像龙,尊长赐给小孩的钱也被称为压岁钱。因此,一些地方将给孩子的压岁钱称为“串钱”。
4. 近代以来,压岁钱的形式演变为用红纸包着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着“长命百岁”。对于已成年的晚辈,则包上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随着货币改为纸币,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连号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关于“压岁钱”的由来,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的“压惊”,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天之夜,就会出来伤害人和牲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用燃竹的声音驱赶“年”,用食物安慰孩子,这演变成了“压惊”。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被货币所替代,到了宋朝就出现了“压惊钱”。据史书记载,王韶的儿子南陔被坏人抱走,在途中惊慌呼救,才被皇车救回,宋神宗便赐给了他“压惊金犀钱”。此后,“压岁钱”逐渐发展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