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如题所述

教育教学 论 文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 2012.3.10 姚启文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 姚启文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思想品德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 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 的教育.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 的困惑和问题, 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认同, 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 贡献的志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堂教学,创新精神. 正文 :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 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 在中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 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1 荣辱观,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 设全过程.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和参与 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遵循者和实践者.青少年是祖国的 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 起.而要在中学生中大力倡导和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 发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功能, 必须依赖于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 教学的实效性展开. 现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增强课程标准意识,强化思想品德学科导向. 初中生由于他们的年龄不大,涉世未深,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是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根据他们的年 龄特征,可塑性强.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要正确把握课 程的性质,牢牢把握课程思想性培养的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 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展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要明确对 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 即用马克思主义 武装青少年的头脑, 让青少年立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努力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 观,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科知识的讲 授和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 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明确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一个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青春不能 没有理想,理想是灯,照亮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要 坚持正确的理想,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 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的“活动——体验— —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举例分析中展示自己的观点,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 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例如:围绕“权力和义务”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列 举身边关于如何享有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事例, “权力和义务” 讨论 的关系,得出“权力与义务一致性”的结论.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要正确选取课堂的思想性主旨,把教学中心真正放在学生身 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观点,努力把其融入到生活当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 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 实到教学之中.例如在讲授“中学生如何合理消费”时,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进行“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时,帮 助学生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荣辱 观教育,同时结合学生身边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不文 明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培养“四有”新人;讲 3 授“参与政治生活”时告诉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和政府坚 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 《思想品德》 教材探究活动材料较多, 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和交流机 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思考、讨论、 质疑、探究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 上网等手段进行探究,并要求学生提出可行性方案,发表富有个性化 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了解基本国 策与发展战略”时,要求学生调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提出自 己的看法和构想,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 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从而获得探索研究的积极体验,培养学 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 感. 总之, 思想品德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 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 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在发展道德认 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 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 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 4 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修订版); 2、《思想品德》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七~九年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 (征 求意见稿) 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