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古诗(四句)

如题所述

四言古诗(四句)如下: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

2、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别东林寺僧》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资料扩展:

四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属于古体诗范畴。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体裁沿革

四言古诗我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起源于汉楚王傅韦孟。四言最古,在诸诗中独难,以《三百篇》在前故也。四言诗,自曹氏父子、王仲宣、陆士衡後,惟元亮最高。四言最古,经史韵语、《二南》之前有矣。其经圣人所删者,出自闾巷谓之风,岀自朝廷谓之雅,用之郊庙谓之颂,有赋、比、兴之分。

“四言”,是指以四字组成的诗句,即全首或基本上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但仍以四言为主,基本上属属于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至战国初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虽有五言体兴起于民谣,但文士之作仍多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作为代表,南朝(梁)刘勰(465-520年)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

东汉以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南朝(梁)钟嵘(约468-518年)《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苫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