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茅屋伴戎羌

如题所述

岸边茅屋伴戎羌出自临江仙来槽声喧鹅鹤。

临江仙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

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代表作有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知识拓展:

临江仙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升《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

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

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

此外,还有琴高、郭璞、陶岘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植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

清康熙年间所编《钦定词谱》卷十“临江仙”条目下,选“临江仙”十一体,可见其变体甚多,而且并无正体、异体之分。注曰:“宋柳永词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