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首苏轼诗词,读后令你心神宁静?你是如何理解的?

如题所述

苏轼诗词中,不少诗词都有一种超然的气质,特别是占有很大比例的闲适诗,读来往往心神宁静,心情畅达。比如这首小令《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仅仅一场夏雨来袭,苏轼也能写出令人沉醉的名篇

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期,从“乱蝉衰草”、“红蕖细香”来看,作词时间应该在夏末。炎炎酷暑的天气令人燥热不堪,一阵及时的夏雨足够摇荡人心。幽幽凉夏,神清气爽,苏轼以词人的妙笔记下了这片刻的好时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上阕写景,空间上由远而近。先是远观,隐隐有一片大林子,林子之外,是绵延的山峦,之后,词人将视觉拉近,转写起自己的住宅。住宅又以池塘为描写主体。于是词人听到了聒噪不已的知了,闻到了幽香飘飘的荷花,看到的也不止时飞时歇的水鸟,青翠欲滴的竹叶,还有池塘边凌乱的杂草。


词人在短短四句里,将雨后的居处风光一览无余。

词密集地使用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白鸟”、“红蕖”、“水”、“空”十多个意象,一气列尽,似乎也不分良莠,来个照相机似的全景。

连雨后的“乱”与“衰”也没有修饰一下,这是否暴露出词人因为贬谪的某种郁结?还是纯粹雨后世界的原生态描绘?前两句不同的角度可以读出不同的意旨,但后两句写景如画的清丽谐美,却是都能感受到的。

下阕词人转入个体的活动,写夏日雨后居所主人的闲情。

字里行间,满是悠然与清凉。诗人的心情是欢快的,村前城旁踱步,暂抛公务,暂忘红尘,只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无须计较其他,多么难得的放空自我!那昨夜遽然而下的三更雨又是多么可爱!凉夏难得,词人已经过了幸福感满满的一天了。

总体来说,词的基调是喜悦、悠远的,词人的内心是舒适、凉快的。词于俗世中见得一方清静,于平淡中显出一些别趣。词虽小而意悠扬

读着这样的诗词,能不心神宁静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第2个回答  2020-11-02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词妙,无厌空且静。
静动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要使句子巧妙,不要厌恶空和静。虚静能使人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能接纳万事之境界。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第3个回答  2020-11-02
苏轼的“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感觉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宁静和不失活泼的美感。对人生也更加的坦然。
第4个回答  2020-11-01
说到苏轼的诗词,《定风波》必有姓名!不论是其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流露出的潇洒豁达总能让人心向往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