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古诗主旨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朋友们,上周我们讲了一首和山有关的诗——杜甫的《望岳》,今天我们要讲一首和水有关的诗,我先把这首诗给大家读一遍。
你知道吗?在中国南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湖泊,洞庭湖。
洞庭湖跨越湖南、湖北两个省份,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大水系,自古有“八百里洞庭”的说法。因为它的广袤与美丽,历代以来,都有诗人歌咏它。
这首诗歌,就是诗人刘禹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遥望洞庭湖而写下的诗歌。

诗歌的题目是《望洞庭》,这说明诗人是在远望洞庭湖,而不是在湖上泛舟,或者在湖边散步。
整首诗歌都是从远望这个角度来着笔。
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你登上一座高高的楼阁,头顶是明月皎皎,远望处洞庭湖水一望无垠,湖中有一个岛屿,岛上树木苍翠,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这一轮秋月,一片湖面,一座小岛。
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写这景色呢?

诗人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秋夜月光明净皎洁,月色下湖面澄澈空明,月光和湖光相呼应,仿佛水天一色。
“和”字,是融合、融洽的意思。“和”字表面上写的是湖光与秋月的融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心境与这风景的融合。
这个时候没有风,所以湖面很平静,像什么呢?诗人说,“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就是湖面,为什么不说湖面而说潭面呢?因为第一句中已经用过了“湖”这个字,这时再用,会显得重复。水深的地方叫“潭”,用“潭面”二字,是说洞庭湖水很深、很静、波澜不惊。
诗人说,这无风的潭面如同一面铜镜。古代人们以铜制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就不能清晰映照出物体,正如这夜色中的湖面。虽然平静开阔,但夜色中光线有限,水面并不能像白天一样映照出天光云影。
这一句,是以一个比喻补足第一句的“湖光秋月两相和”。

更妙的比喻还在下一句。
要知道,和其他湖泊相比,洞庭湖的一个特色,是湖心有一座叫君山的小岛,这座岛上树木青翠——想一想,在一望无际的湖水中有这么一处青山,是不是很特别?
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更妙的比喻,他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说,当遥望洞庭湖以及湖中的君山时,湖面像一面大的白银打造的盘子,君山呢?就像一个青色的田螺立在白银盘上。
洞庭湖和君山,竟以这样的面貌出现诗中,这是从未有人用过的比喻,可是这比喻这样新奇,又这样贴切,以致千百年来,人们因为这个比喻而记得这首诗。
这个比喻好在哪里呢?
你想想,白银盘和大青螺,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吧?用常见的事物来比喻不常见的风景,使得没有亲眼见过洞庭湖和君山的人能够体会到那风景的好处,这是第一。
这个比喻既贴切,又明丽。说它贴切,是因为秋月下洞庭湖水面浩瀚平静,犹如硕大银盘,君山青翠小巧,如同一个青螺;说它明丽,是因为一句诗里同时用到“白”、“青”两个颜色词,写出山翠水碧的景色,颜色对比感很强。

此外,洞庭湖的山水很壮观,立着青螺的白银盘却很小巧,诗人化大为小,所以这个比喻又很奇特。好像是用了一点魔法,把八百里洞庭的气象万千融入到一个具体的、秀美的盆景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盆里一青螺”,如果我们说好的比喻就是合适的联想,那么这个比喻就是如此。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许多有关洞庭湖的诗句,比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希望有机会你能去洞庭湖看看,站在岳阳楼上,遥望洞庭湖里的君山,说不定,你能写出比刘禹锡更好的比喻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段颂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握巧郑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宽圆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