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到底对身体有害吗,每年献一次和偶尔献一次有区别吗?

如题所述

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血液是医疗抢救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物质,人们至今无法制造出功能完全与人体血液相同的人造血。因此,临床用血仍然要靠健康人的献血来解决。 献血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献血就是献爱心。“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血液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因此血液也是无价的。献血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人道主义的崇高精神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这是国际输血协会前任秘书长加勒特博士对血液和献血的价值所做的精辟论述。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献血,只有符合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的人才可以献血。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凡符合体检标准的供血者,一次可供血200~400毫升,供全血间隔时间应在三个月以上。 献血会影响健康吗?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献血光荣的道理,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认可。但是有些人一旦自己面临献血时,仍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伤“元气”,影响健康等等,其实这些担忧是不必要的。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全身的血液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总血量的5%~10%。国内外多年大量献血的实践表明,这样的献血量对全身血液循环是没有不良影响的。 事实上,一个人不论是否献血,他的血液总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时刻在衰老死亡,同时又在不断地新生补充,从而保持血液的生理平衡和功能。以血液中的红细胞为例,每4个月全身的红细胞就要全部更换一次。另外,身体的血液还有1/3贮存在肝、脾等脏器里,每当失去少量血后,这些贮藏的血就会很快地补充到血液循环中来。而体内造血器官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又会造出新的血液予以补偿贮存,由此维持体内总血容量的动态平衡。在众多献血者中,坚持献血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并不少见。实践证明,符合条件的献血者,适时适量献血,不仅不影响献血者的健康,相反还能促进献血者造血功能更加健康和旺盛,由此增强机体的整体适应能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献血后会不会出现不适反应?一般而言,只有在血容量丢失20%以上时,才会出现低血容量的反应症状,而按规定时间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是安全的。 个别献血者出现不适反应的因素有:对献血知识不太了解,精神上难免有些紧张,甚至有恐惧感;采血环境狭窄、嘈杂,空气污浊或因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等,增加了献血者的厌烦情绪和不愉快的心理;献血者空着肚子,未休息好或者看到别人有反应症状引发了自己的主观感觉。常见的反应症状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虚汗、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但是,所有这些不适症状都不是一种疾病,而只是一过性的生理反应,只要休息片刻和作些对症处理,很快就会消失,而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