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倡会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中的五倡会,我需要概括内容,大约150字左右

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就命令他背书,这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他的心里,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父亲才准他去看会,大家高高兴兴地陪他出了门,但他并不高兴,至今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叫他背书。

《五猖会》收录于《朝花夕拾》中,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写“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控诉和批判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扩展资料:

作者及作品简介: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1918 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 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3 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

3,《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 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填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4,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5,鲁迅散文的特点:鲁迅的回忆散文收于《朝花夕拾》集中。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6,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先后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读《五猖会》有感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这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鲁迅的头上,他读着,强记着。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把握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答应让他去。大家同时活动起来。工人们把他抱起来,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义。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反省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01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