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眼中的兰亭"为题120字左右的小短文

以我"眼中的兰亭"为题120字左右的小短文

 在大量文化遗产中,《兰亭序》独享不可撼动的学术地位,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幅用料简单随意,书写也是楷行渐变无章可循的作品,寥寥二三百个字的短文,还有不少字的反复使用,真的很难成就为“神品”而千古流传。王羲之等41个文人墨客在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本来是以“曲水流觞”为载体,以吟诗作赋为主题的一个私人聚会,但流传下来的倒不是那些诗歌,而是王羲之随手创作的《兰亭集序》。那么,《兰亭序》究竟美在哪里呢?经过多年反复不断地研读,我发现《兰亭序》具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谋篇章法美。《兰亭序》是王羲之酒后书写,并没有刻意酝酿和准备,从头至尾由规范楷书渐变到随意行书,可以说明作者并不是在规矩习字,反倒是有些“为所欲为”了,而恰恰是这样的随意,反倒造就了一幅似乱不乱的图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王羲之独到的笔墨风韵,看到了王体大小收放、重浅融合的章法,更看到王羲之无与伦比的楷书功底和独特的书写风格。在这里丢字落字错字改字已经不重要,后人从这篇集序中看到的是视觉冲击,是笔墨享受,是美轮美奂。二是字体结构美。王羲之的字与其他古代书法大家的重要区别,就是在字的结构上让人始料不及,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该这样下笔,但写出来后让人却豁然开朗。印象较为深刻的“觞”、“俯”、“修”、“然”几字,有的是大胆,有的是创造,有的则是探索,倒不是因为出自王羲之之手,也的确是他的字体结构老到独特,给人以想象和回味。通篇20多个“之”字,无一雷同,这不能不说他老人家驾驭字的结构已经游刃有余了。三是用墨效果美。从世间留下的唐人冯承素“神龙本”的效果看,王羲之用墨是很讲究的。整篇看不出哪里是蘸墨处,浑然一体,自始至终;有的笔画很细但依然留下天然的“飞白”(如“岁”字),有的用墨很重但没有混沌之感,反而是苍劲有力(如“斯文”、“畅”、“惠”、“类”等等)。《圣教序》是怀仁和尚从先祖王羲之留下的诸多文字中集拣而成的,后人评价《圣教序》与《兰亭序》并驾齐名,功劳不在怀仁和尚,还是在于王羲之的书法功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