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问路2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1. 关于问路的作文250字

这是个愉快的周末。妈妈给小刚一筐水果,让他给奶奶送去。

“小刚,过来。”妈妈说“好的,马上来!”小刚来到妈妈身边。“把这筐水果给奶奶送去。记住,朝阳路一号楼。”小刚提着水果高高兴兴地下了楼,忽然他想起

奶奶新搬的家,他没去过,不认识。正在犯愁时,值班的张爷爷迎面走来。小刚一边挥着手,一边高声喊到:“喂,朝阳路一号怎么走!”张爷爷听了很气愤,心

想:这个小孩怎么这么没有礼貌,我不告诉他。于是,张爷爷对他视而不见,抬着头,背着手,大步向前走去。小刚不明白,用手摸着头,心想:张爷爷为什么不理

我呀?这时一阵微风拂过,把小刚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吹了起来,小刚看着飘扬的红领巾顿时明白了。他大步追上去,给张爷爷行了个队礼,不好意思地说:“对不

起,张爷爷,刚才我太没礼貌了,请原谅我吧!您能告诉我朝阳路一号怎么走吗?”张爷爷听了很高兴,笑着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我告诉你吧,从这里一直

往前走,第一个胡同右拐就到了。”“谢谢您,再见!”小刚提着水果,蹦蹦跳跳地向路口跑去。

就这样,小刚顺利地找到了奶奶家,把这筐水果送给了奶奶。

2. 作文“问路”

问路在上海

这纯粹是一个16岁的孩子,在假期游历上海后的不成熟的想法。

初到上海,看到上海人对问路游客的不屑,我不禁想起一个笑话:广东人觉得外来者都是穷人,上海人视流动人口为乡下佬,而北京人把全国来客都当“下级”。

一个很简单也很老的笑话,精辟地道出三个地方的牛叉和不同的“视觉差”。

其实,我也是带着这种“视觉差”从北京来到上海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因为,我十六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自己觉得更要牛叉的人种。

我认为,沪地骄傲与不屑的资本,来自那些建立在他们地盘上,却不一定属于他们的高不可攀的大楼。

我承认,北京的任何地方找不到陆家嘴那样气势磅礴的高楼;我也承认,看完这些高楼后,会有那种北京的楼失去命名为楼的权利的不 *** 觉;我还承认,如果把上海的漂亮高楼当背景去照相,三天三夜也照不完;在中央电视塔上看风景,绝对会感到站得高,而站在东方明珠就不会——因为那些楼房的海拔和东方明珠的“差距”很小。

但在习惯了整齐建筑的我看来,上海的楼房太过散乱,以至让我感觉成“异类”。相比起来,我更喜欢,也更习惯于北京的建筑风格,甚至让我有种变态的冲动:想从东方明珠跳下去,把周围的楼房都当积木一样踢倒,再按北京式的规划图重新码放……我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北京,也就只有迪拜会把城市规划得这么有规律,因此,我们才是“异类”。但我想,这种所谓变态的感觉,应该不止我有吧?呵呵。

上海的楼多,上海的楼漂亮,上海的楼结实得不会被“台风”吹倒。关于上海人的骄傲,我想,也就这么点吧。但可悲的是,仅仅被这点骄傲蒙蔽的上海人,实在是太多了。

当你问上海人,他身后的一幢楼叫什么,他连头都不回,一边离开你,一边用上海普通话说“不清楚”,而后你看见旁边就是“争做文明可爱的上海人”的巨幅广告,而后回答你的却是一个外地人,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感觉?或者,你想照相,想请一个人帮你按一下快门,在一个传说中“人多得能把孕妇挤流产”的地方,竟没有一个当地人愿意以举手之劳让你带走他引以为骄傲的美丽的上海,你却不得不找一个外国人说“Couldyoumindhelpingme?”你能想象,那又是什么感觉?到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长期以来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北京问路,我是多么容易得到答案。当然,我在上海也遇到过回答,也得到过微笑。那么,我真的太感谢那样的上海人,而且,由别人也更加托出他们的光辉。

曾经,我是这样感觉的:北京=首都≈中国之中心,∵与外国接触得并不如欧洲那样频繁,∴世界≈中国∴北京=世界之中心。这样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写下来,似乎让人觉得有点“恐怖”,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我想,在同年代的学生中,这么想的也应该大有人在吧?

不过,更恐怖,更简单,是多数上海人可能夸张的想法:上海≌世界。

甚至,与某些上海人接触,从他们的目光,他们的语言,或个别在上海会写文章的人有意无意拼出来的文字,让我自卑地感觉到,我们这些外星人或者草履虫,是不配跟他们享有同样的生活的,我们都是乡巴佬……我很想知道,如果中国人把首都定在了上海,他们会不会想:我们都是他们的服务品,我们住的地方,也是上海的后花园——由此,我也许可以感叹,1949年中国定都时,那批革命先辈的伟大!

当然,无论如何,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的确是怀着某些不平写下的这些文字。但回过头来,某些地方也不得不佩服他们,比如对他们已经很普及的磁卡地铁票和无人售票机(其实我曾经有带一张地铁票回北京的想法)。而同样的,也许有的地方上海人对北京也是一肚子牢骚,也许他们会讨厌在北京问路,他问一句,得到的答案有十句吧?呵呵(调侃)。

怀着略微矛盾的感觉,在“大上海”的外滩观望着夜景。我在思索这迷人夜色后面的大上海。我想,上海的确是中国以至世界的经济大城市,但是,经济宝塔应当托起的是闪亮的道德啊!

3. 问路作文

说实在的,从小到现在,跟我问路的人用两只手便可以数完,而他们对我而言仅仅是擦身而过,转瞬即逝的陌生人。

可不知怎的,今天向我问路的人就有三个,并令我印象深刻。 上午,刚上完马思特的课,买了个牛角餐包便匆匆上了车,见第一个座位是空的,便坐了上去。

快到红旗广场时,我正拿出一个面包准备啃,旁边的男子忽然扯了扯我的一角,我回过头去,只见他拿着笔在手上写了几个字,“中心xx站”,我迷茫的抬头望着这个陌生男子,他又指了指手上的字。我睁大眼又看了一遍,无奈只好歉意的对他说:“只是中心什么?我看不大清。”

他急忙用手擦了擦,在下面又写道:“中心汽车站”,哦!原来他是问路的!我指了指不远处,“等一会儿转弯后又一个站,在那里下,旁边就是了。”他又写了一句,“谢谢”,便提着包,向人多的后门走去,顿时,我的心里翻腾起波浪。

想起他手掌中擦了又写的笔痕,想起他不忘“谢谢”时的笑容,想起他明明可以从空旷的前门下,却宁愿遵守规则从人头攒动的后门下,想起他买车票是交流的不便。

明明是一个陌生人的简单问路而已。

下午,从步步高出来时,正好又碰上了一个问路的人,他背着大包小包,挡在我面前时,灰头土脸的样子把我吓了一跳,他憨厚的笑着对我说:“请问长途汽车站怎么走?”我指了指汽车站的方向,他点了点头,仿若恍然大悟,“还要往前面走是吧?谢谢你啊,小妹妹!”说着便向我挥手示意,向汽车站走去,我心情大好,很久没有碰着这么朴实的人了。 不一会儿,快到车站时,有一个提着电脑包的男子将我挡住,“小朋友,请问汽车站是往那边走嘛?”我点了点头。

“谢谢啊!”商业般的微笑,接着便走开了。 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在沉思着,一天之中,我遇到了三种人,三种问路的人,第一种问路的人是聋哑人,虽然说他们存在着某种“残疾”,但却依旧遵守着“前门上后门下”,并且会对人说谢谢。

我想,其实这个社会并不是太差,毕竟连聋哑人都如此的礼貌。第二种问路的人是最最朴实憨厚的农民,当他们憨憨地朝我笑时,莫名的在心中扬起一丝温暖的微光。

第三种问路的人是白领,不失礼节却依旧微笑着。 我想,问路是一种学问,当一个问路的人更是一种学问。

4. 【问路作文】

星期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

兰兰起的很早,今天她要去白马石刻公园观察植物,因为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植物的作文。爸爸、妈妈出差了,今天兰兰要一个人去白马石刻公园。

兰兰准备好了,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兰兰走着走着,发现有点不对劲。

怎么走了半天还没看见白马石刻公园呢?兰兰心里十分着急,兰兰心里想:哎呀,怎么办呢?就在这时兰兰眼前一亮,她看到一位戴着眼镜,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兰兰飞快地跑到老爷爷的面前问:“老爷爷您好!请问您知道去白马石刻公园怎么走吗?”老爷爷心里想:这个小姑娘可真懂礼貌呀!老爷爷笑眯眯地说:“你一直往东走,就能看到白马石刻公园的大门了。”

兰兰说:“谢谢老爷爷,爷爷再见!”说完兰兰就向着白马石刻公园飞奔过去。

5. 以 为题的作文

请问,**路怎么走?” “请问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这些简单的问题经常回荡在耳边。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问路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就连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每次问路时都会满脸通红,心里仿佛有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在忙碌。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我曾经有一段经历: 小荷作文网

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我和只有比我大五岁的哥哥出去玩。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路凑热闹,可高兴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上安静了许多。一切都显得特别陌生,仿佛我们在一个毫不相识的地方,莫非……糟了,迷路啦!在心急如焚的时候哥哥带我去问路,这也是我的第一次问路。可第一个行人就凶巴巴地向我们吼道:“哪里来的小孩,快走开!”我们很委屈地低下了头,他瞟了我们一眼,便头也不回地,如同打了胜仗一般,骄傲地走了。旁人看了这一幕,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在一旁冷笑。我躲在哥哥身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问路—太可怕了! 小荷作文网

这件事情在我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再也不会这样狼狈地问路,即使多么困难,我也要自己走下去!我不允许自己被这种残酷冷漠的目光击败!也许是因为我的固执,让我成为了一个不招老师喜欢的“坏孩子”。不懂又不问,只是自己一个劲儿的思考。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后来转学了。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善于“问”,问题总特别多,老师也十分乐意解决(即使有些是偏题怪题)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由于“问”,整个班级浮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可回想起小时候的“惨状”,真是很纳闷儿,难道“问”也有两面性吗?

后来看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切:

烈日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小时候的“狼狈”换一个角度思考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因为他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被人冷漠的感觉,也让我领略了从歧途“回归正路”的感受。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也就有了不同的答案:问路,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他可以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也可以是绊脚石。

于是,我喜欢上了问路,我喜欢挑战不同的路了,我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真诚的帮助做好的每一件事,我喜欢从人们冷漠,封闭的内心世界中寻找一丝温暖,记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喜欢去发现人们内心深处被掩盖了的美。

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

6. 谁能帮我写一篇问路的作文

问路

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

“请问,**路怎么走?” “请问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这些简单的问题经常回荡在耳边。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问路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就连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每次问路时都会满脸通红,心里仿佛有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在忙碌。

我曾经有一段经历:

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我和只有比我大五岁的哥哥出去玩。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路凑热闹,可高兴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上安静了许多。一切都显得特别陌生,仿佛我们在一个毫不相识的地方,莫非……糟了,迷路啦!在心急如焚的时候哥哥带我去问路,这也是我的第一次问路。可第一个行人就凶巴巴地向我们吼道:“哪里来的小孩,快走开!”我们很委屈地低下了头,他瞟了我们一眼,便头也不回地,如同打了胜仗一般,骄傲地走了。旁人看了这一幕,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在一旁冷笑。我躲在哥哥身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问路—太可怕了!

这件事情在我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再也不会这样狼狈地问路,即使多么困难,我也要自己走下去!我不允许自己被这种残酷冷漠的目光击败!也许是因为我的固执,让我成为了一个不招老师喜欢的“坏孩子”。不懂又不问,只是自己一个劲儿的思考。

后来转学了。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善于“问”,问题总特别多,老师也十分乐意解决(即使有些是偏题怪题)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由于 “问”,整个班级浮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可回想起小时候的“惨状”,真是很纳闷儿,难道“问”也有两面性吗?

后来看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切:

烈日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小时候的“狼狈”换一个角度思考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因为他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被人冷漠的感觉,也让我领略了从歧途“回归正路”的感受。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也就有了不同的答案:问路,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他可以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也可以是绊脚石。

于是,我喜欢上了问路,我喜欢挑战不同的路了,我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真诚的帮助做好的每一件事,我喜欢从人们冷漠,封闭的内心世界中寻找一丝温暖,记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喜欢去发现人们内心深处被掩盖了的美。

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

7. 高中生作文 问路

问路

我常常问路,当不知道目的地方位的时候,不知道沿途路程的时候,问路,当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或许你不知道,但是他人或许知道,问一问,知天下。

问路,或许当你找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别人却帮了你一把;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处问路,问的是思路。

在教室里我的后方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成绩比我好的同学,譬如说数学、语文基础等,而我也有长之处,如科学等,有的时候,我在碰到难题时,或许她就是个绝佳的问路人,其人用慈母般的语言为我解答,不超出两次以上的重复提问她都能不厌其烦。

下课后我常抱着本子转到后面去“问路”,有事没事她也能静下心来讲解,常评价她“虽说此人时暴躁,但是其胸怀若慈母之宽广”。而我嘛,既然他为我讲解,那我也就礼尚往来咯,对于我较擅长的科学来说,被她占了这一便宜算她幸运。

别说她了,其实我自己也真的应该感谢她,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我身后是个副班长级的好学生,是个在我管辖范围中的好学生,一个虚心而有有些大度的好学生,她是个绝好的受问者。

就在我们俩这相互连续不断的“问路”中,我们的成绩也有了成效,毕竟她是个细心的人,在史社尤其是历史面,毕竟比我要稍微出色一些,我俩在考前复习的一问一答中都在进步;在考前科学的讨论中,成绩也有所进展。

我在考后,突然对这种“问路”感到出奇的感激,或许没有这种问路,我没有较初一的进步,我也对“问路”的神奇感到惊讶,问路过后,柳暗花明。

一切以前看似镜花水月,似懂非懂的问题在“问路”间解决了,一切以前没有的进步在“问路”间实现了。

一问一答,在“问路”中,我们在进步;在“问路”中,我们在充实;在“问路”中,我们在为自信加速。

8. 学会问路的作文

我曾经有一段经历: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我和只有比我大五岁的哥哥出去玩。

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路凑热闹,可高兴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上安静了许多。一切都显得特别陌生,仿佛我们在一个毫不相识的地方,莫非……糟了,迷路啦!在心急如焚的时候哥哥带我去问路,这也是我的第一次问路。

可第一个行人就凶巴巴地向我们吼道:“哪里来的小孩,快走开!”我们很委屈地低下了头,他瞟了我们一眼,便头也不回地,如同打了胜仗一般,骄傲地走了。旁人看了这一幕,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在一旁冷笑。

我躲在哥哥身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问路—太可怕了!这件事情在我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再也不会这样狼狈地问路,即使多么困难,我也要自己走下去!我不允许自己被这种残酷冷漠的目光击败!也许是因为我的固执,让我成为了一个不招老师喜欢的“坏孩子”。不懂又不问,只是自己一个劲儿的思考。

后来转学了。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善于“问”,问题总特别多,老师也十分乐意解决(即使有些是偏题怪题)师生关系特别融洽。

由于“问”,整个班级浮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可回想起小时候的“惨状”,真是很纳闷儿,难道“问”也有两面性吗?后来看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切:烈日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

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小时候的“狼狈”换一个角度思考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因为他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被人冷漠的感觉,也让我领略了从歧途“回归正路”的感受。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也就有了不同的答案:问路,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他可以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也可以是绊脚石。

于是,我喜欢上了问路,我喜欢挑战不同的路了,我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真诚的帮助做好的每一件事,我喜欢从人们冷漠,封闭的内心世界中寻找一丝温暖,记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喜欢去发现人们内心深处被掩盖了的美。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