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列王纪上哪个章节是重复祷告

如题所述

【王上十八1】「过了许久,到第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

【王上十八2】「以利亚就去,要使亚哈得见他。那时,撒马利亚有大饥荒;」

这场旱灾持续了三年半(路四25;雅五17)。到「第三年」(1节),神主动让亚哈能得见以利亚,并不是因为先知的祷告、或百姓的认罪悔改,而是因为神要显明自己的时候到了。
所罗门在献殿祷告中向神祈求:「祢的民因得罪你,祢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祢的名,离开他们的罪」(八35)。但实际上,这个祷告远远低估了人的败坏,因为「大饥荒」(2节)中的百姓过了三年也没有向圣殿祷告,而是继续「随从巴力」(18节);纵然巴力不能降雨,他们也无怨无悔、冥顽不灵。可见,亚当的后裔实在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灵性完全死亡(创二17),在寻求神的事上无能为力;所以「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只能倚靠神主动施恩拯救:「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二1)。
无论是去接受乌鸦的供应,还是去接受撒勒法寡妇的供养,以利亚都是立刻顺服(5、10节)。现在去见亚哈,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但神说「你去」(1节),「以利亚就去」(2节),神话语的权柄继续通行在他的身上。每一个做神话语出口的人,都要自己首先顺服神的话语,才能活出神话语的见证。
【王上十八3】「亚哈将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来。(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华,」

【王上十八4】「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俄巴底将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

【王上十八5】「亚哈对俄巴底说:『我们走遍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边,或者找得着青草,可以救活骡马,免得绝了牲畜。』」

【王上十八6】「于是二人分地游行,亚哈独走一路,俄巴底独走一路。」

「家宰」(3节)是管理王家事务的官员。「俄巴底」(3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仆人」。「甚是敬畏耶和华」(3节)原文是「极度敬畏耶和华」。属灵极其黑暗的暗利王朝,竟然会让一个「极度敬畏耶和华」的人管理王家的事务。因为亚哈清楚地知道,不敬畏神的人虽然可以同流合污,但却要小心防备,因为今天最亲密的战友,明天可能就是篡位的仇敌(十六9-10);所以最聪明的做法,是请一位「极度敬畏耶和华」的来做「家宰」。今天,许多信徒不肯与世界同流合污,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受到排斥;但如果我们能真实地活出敬畏的生命,世人也会像亚哈王一样,不得不承认:敬畏神的人是最值得交往和信任。
到耶洗别的时候,北国已经离弃神六十多年,但还有那么多的「耶和华众先知」(4节),并且在逼迫的环境还能得着「自幼敬畏耶和华的」(12节)俄巴底的帮助。即使在以色列属灵最黑暗的时候,神话语的出口还在;即使是在教会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基督也没有离开过他的教会。我们若凭自己有限的经验和眼见的环境,就以为「世人皆醉、唯我独醒」,很容易陷入自以为义的骄傲,也无法理解神救恩的奇妙。
大卫遇到三年饥荒,「就求问耶和华」(撒下二十一1);而亚哈遇到三年饥荒,却靠自己的力量去为骡马寻找青草。当时的以色列人用牛耕地、拉车,骡子是富贵人家的坐骑,马是军队的战马。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的库尔德石碑上记载,亚哈王有两千辆战车,因此至少有六千匹马,需要大量的青草来维持。所以,亚哈想「救活骡马」(5节),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军队,并不是体恤百姓的疾苦。
上图: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9-824年在位)的库尔德石碑(Kurkh Stela),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碑文记录了主前853年亚述王与反叛的亚兰联军进行的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亚兰联军有十二个王,其中就有北国以色列王亚哈,他率领两千辆战车和一万名士兵。亚哈常与亚兰王争战(王上二十1-43),只有最后三年与亚兰没有战争(王上二十二1),在此期间与亚兰联盟抵挡亚述。
上图: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9-824年在位)的库尔德石碑(Kurkh Stela),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碑文记录了主前853年亚述王与反叛的亚兰联军进行的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亚兰联军有十二个王,其中就有北国以色列王亚哈,他率领两千辆战车和一万名士兵。亚哈常与亚兰王争战(王上二十1-43),只有最后三年与亚兰没有战争(王上二十二1),在此期间与亚兰联盟抵挡亚述。
【王上十八7】「俄巴底在路上恰与以利亚相遇,俄巴底认出他来,就俯伏在地,说:『你是我主以利亚不是?』」

【王上十八8】「回答说:『是。你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

【王上十八9】「俄巴底说:『仆人有什么罪,你竟要将我交在亚哈手里,使他杀我呢?」

【王上十八10】「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无论哪一邦哪一国,我主都打发人去找你。若说你没有在那里,就必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说,实在是找不着你。」

【王上十八11】「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

【王上十八12】「恐怕我一离开你,耶和华的灵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这样,我去告诉亚哈,他若找不着你,就必杀我;仆人却是自幼敬畏耶和华的。」

【王上十八13】「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我将耶和华的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岂没有人将这事告诉我主吗?」

【王上十八14】「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他必杀我。』」

【王上十八15】「以利亚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我今日必使亚哈得见我。』」

【王上十八16】「于是俄巴底去迎着亚哈,告诉他;亚哈就去迎着以利亚。」

亚哈王当时的国势已经比较强大,所以能要求周围的小国协助寻找以利亚,并「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10节)。
俄巴底称以利亚为「我主」(7节),表示尊敬。他也相信神会保护他的仆人,所以担心「耶和华的灵」(12节)会在亚哈到来之前,将以利亚提到别的地方去(12节)。
俄巴底隐藏一百个先知的事情,亚哈一定不知道,但是俄巴底却认为以利亚一定知道,因为他相信以利亚是神的先知(13节)。
第15节是《列王纪》中第一次用「万军之耶和华」(15节)来称呼神。「万军」原文指数量众多的军队,包括天使、星辰和人;「万军之耶和华」这个称呼,表明神是创造、支配「万军」的神。因此,以利亚「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15节),是向俄巴底宣告:神的权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神的先知根本不必惧怕亚哈。
【王上十八17】「亚哈见了以利亚,便说:『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吗?』」

【王上十八18】「以利亚说:『使以色列遭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

【王上十八19】「现在你当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个先知,并耶洗别所供养事奉亚舍拉的那四百个先知,使他们都上迦密山去见我。』」

亚哈只看见「以色列遭灾」(17节),却看不见自己「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18节),才是遭灾的原因。罪使人「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灵性已经死亡,所以既看不到自己的罪,也看不清神的管教,遇到难处总是条件反射地推卸责任、混淆是非、掩盖真相(创三12)。因此,世人面临天灾人祸的时候,通常都会怨天尤人,不是归罪于别人、寻找替罪羊,就是责怪老天不开眼、质疑上帝缺少爱;同时又高举人本主义,标榜自己的同情、夸口人的爱心。
神的百姓随从风暴之神巴力,结果却导致了三年半的旱灾。今天,所有远离神、事奉玛门的信徒,都在重复这条愚昧的道路:寻求生命,却收获死亡;寻求快乐,却收获烦恼;寻求成功,却收获绝望。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
当先知奉神的差遣说话的时候,话语里就带着权柄,所以现在不是亚哈王在发命令,而是以利亚在发布命令(19节)。他要在「迦密山」(20节)单挑八百五十个假先知,显明「耶和华是神」(37节)。
「迦密山」是现代以色列西北的一个山脉,从地中海边的海法开始,向东南绵延四十多公里,止于耶斯列平原的西北端,山脚的基顺河下游常年有水。根据乌加列的神话,巴力的力量范围是在山脉和海洋。因此,神特地要在地中海边的迦密山来战胜巴力,显明只有「耶和华是神」(39节)。
【王上十八20】「亚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

【王上十八21】「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

「迦密山」(20节)当时可能是以色列与腓尼基的边界、敬拜巴力的中心,巴力的假先知本来占有主场作战的优势,但此时的主场优势却变成了羞耻的见证。因为「迦密山」原来郁郁葱葱、景色秀美,但经过三年干旱,可能已经荒凉衰败、枝叶枯干,山下的基顺河也断了流,见证了巴力的无能和虚假。此情此景,使「顺从巴力」(21节))的百姓非常失望,但他们又不肯「顺从耶和华」(21节),所以在先知的呼召面前「一言不答」(21节)。许多信徒也是如此,明明知道应该信靠神,也知道世人所追求的健康、成功、财富都是靠不住的,就像巴力不能带来雨水一样,但总是不甘心放下偶像、单单顺从神,所以在圣灵的责备面前,只好「一言不答」。
「心持两意」(21节)原文是「在两边跳跃」或「在两边跛行」。表面上,百姓不是完全拒绝神,只是想一面敬拜神、一面敬拜巴力。今天,许多信徒也是「心持两意」,一面在教会敬拜事奉,一面在世界游刃有余,以为可以「今生做财主、来世做拉撒路」(路十六19-31),在两个世界都得着好处。但这只是自欺欺人,因为「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路十六13)。
上图:Keren Carmel(迦密之角)是迦密山脉东北角的山峰,山下就是基顺河,山上有先知以利亚大战巴力先知的雕像。
上图:Keren Carmel(迦密之角)是迦密山脉东北角的山峰,山下就是基顺河,山上有先知以利亚大战巴力先知的雕像。
【王上十八22】「以利亚对众民说:『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巴力的先知却有四百五十个人。」

【王上十八23】「当给我们两只牛犊。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选一只,切成块子,放在柴上,不要点火;我也预备一只牛犊放在柴上,也不点火。」

【王上十八24】「你们求告你们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众民回答说:『这话甚好。』」

「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22节),可能指在场的耶和华先知只有一个,因为以利亚知道以色列还有其他的先知(13节)。
当以利亚提出「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24节)的时候,之前「一言不答」(21节)的众民,现在却说「这话甚好」(24节)。因为「火」是巴力的强项,巴力的造型就是手持闪电;而神的百姓敬拜巴力,所图的就是巴力降下闪电和风雨。
人「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根本没有资格去试验神;神的百姓更「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神」(申六16),因为自从出埃及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恩典和神迹。现在神主动降卑自己,为了挽回百姓而与虚无的巴力比试,百姓居然还说「这话甚好」。神百般的忍耐和怜悯,越发地显明亚当后裔的「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
以利亚强调「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24节),是要百姓去注意行神迹的神,而不是祷告的先知,好叫百姓知道「耶和华是神」(37节)。今天,许多「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太二十四24),目的却不是叫人注意神,而是叫人注意「假基督、假先知」,迷惑信徒。
上图:乌加列(Ugarit)遗址出土的主前15-13世纪巴力石碑,现存于卢浮宫。石碑上的巴力右手挥舞着权杖,左手拿着插向地面的雷电矛,雷电矛尾部的形状像植物。这形象表示巴力掌管雷电,是降下风雨、带来丰收的神。巴力所站的基座上刻着他的力量范围:山脉和海洋。
上图:乌加列(Ugarit)遗址出土的主前15-13世纪巴力石碑,现存于卢浮宫。石碑上的巴力右手挥舞着权杖,左手拿着插向地面的雷电矛,雷电矛尾部的形状像植物。这形象表示巴力掌管雷电,是降下风雨、带来丰收的神。巴力所站的基座上刻着他的力量范围:山脉和海洋。
【王上十八25】「以利亚对巴力的先知说:『你们既是人多,当先挑选一只牛犊,预备好了,就求告你们神的名,却不要点火。』」

【王上十八26】「他们将所得的牛犊预备好了,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

【王上十八27】「到了正午,以利亚嬉笑他们,说:『大声求告吧!因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你们当叫醒他。』」

【王上十八28】「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

【王上十八29】「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他们狂呼乱叫,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