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是在写景还是叙事。

如题所述

《蒹葭》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中,作者望景思人,感景而念人,叹景而诉情,《蒹葭》为写景而抒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8

蒹葭心中的追求,理想化的东西是美好的,是一个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的动力;理想化的东西是诱人的,也是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并非唾手可得。

正因理想的东西是美好的,求之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美好的;追求者坚韧程度与理想化的东西的美好程度是成正比的。

《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扩展资料: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