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最早确定的是哪个节气?

如题所述

春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古代最早确定的节气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图桂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度。通过这一古老的方法,我国古人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

每一年的3月21日,太阳到达最热的中天零点,这个时候为春分。春分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平均分配的,每12个小时。春分在一年的前三个月内。春分季节,我国平均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左右,到了春季气象意义上,农业生产已进入旺季。

先秦时期,中国有四季。《尚书·尧典》记载了四个节气:““日永”“日短”“日中”“宵中,分别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中国古代把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玄鸟”这里指的是燕子,是“春分”。“秋分”的是候鸟。春分是我国最早的节气之一,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自周朝以来,春分有祭日仪式。后来朝代逐渐形成了春分节、秋分节上的礼制。

春分 这一天,还有许多民俗,如郊游、放风筝、送春牛、吃春菜,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竖蛋。为什么春分和秋分的时候鸡蛋会竖起来,科学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发现到了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南北半球的昼夜长度相同,地轴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蛋形竖立。站在一个鸡蛋的角度来看,你可以选择一个已经下了四五天的新鸡蛋。这一次,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的重心下降,使鸡蛋站起来的成功率更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6

在中国的古代,最早确定的是哪个节气?那应该是第一个吧。二十四节气,中国最古老的历法,根据太阳运行的轨道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节气讲的是四季的变化以及如何去指导农业生产: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交接点,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每季的正中点,雨水:开始有雨,惊蛰:雷惊冬眠,清明:天清地朗。

谷雨:雨量使谷草现青。小满:夏熟作物成熟了一半。芒种:小麦类有芒作物开始收割。小暑大暑是天热的程度,处暑是热天快隐藏了。白露寒露霜降结露且逐渐寒冷,有霜了。小雪大雪:从下雪到积雪,小寒大寒:寒到一年最冷时。。以太阳为准,称太阳历,产生于夏朝,又称夏历,指导农业生产,又称农家历,以干支计,也称干支历,以黄帝始创,又称黄历,以皇家颁布,又称皇历。

二十四节气计年,与西方的公历都是以太阳为依据,所以二者最为接近,如清明都在公历的4月5日、立秋都在8月8日、冬至都在12月22日等,上下不出一、二天。又如当下天文学,当太阳运行到南纬23度27分45秒的南回归线上方时,北半球阳光最斜,所以最冷,是"冬至"之日,而运行到北纬23度27分45秒的北回归线上方时,阳光直射,最热,是"夏至"之日等,这些在二十四节气中都有验证,可见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人智慧之一斑。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人发明的。古人没地球的概念,也无地球自转又绕太阳公转之说,只是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算出太阳年的时间。

两至两分。立竿见影,正午时,日影最长的一天为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影长短平分的两日为春分,秋分。两个冬至日的时间为一个太阳年,约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这是天文意义的节气。又通过一年春夏秋冬的冷暖寒暑变化,分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是气候意义的节气。《吕氏春秋》记载了这八个节气。之后逐步完善为二十四节气。

第2个回答  2022-03-30
最早确定的节气是春分,因为春分有着二分二制的特点,这一特点表现的很明显,春分后气候会变得很温和,阳光会变得很明媚,而且也总会出现阴雨天气。
第3个回答  2022-03-30
在中国古代,最早确定的节气是春分,是二十四节气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气。
第4个回答  2022-03-30
是夏至,古代的人通过土圭这种方法测量了太阳的影子,最后确立了夏至,土圭是超级先进的一种天文仪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