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十句名言

如题所述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第2个回答  2021-03-0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德经·第五十六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德经·第六十七章》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道经·第九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德经·第六十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道经·第七章》

第3个回答  2021-03-03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再粗壮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时有本事的强者。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一定要从头到尾都保持谨慎,人往往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结果往往就输在了最后的疏忽大意上。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