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一副对联以及我父亲的墨宝

如题所述

在我的书房墙上挂了一副对联,这是梁启超书赠我父亲王力的墨宝,下面我说说它的来历。

我父亲王力1900年8月10日出生于广西博白,14岁高小毕业之后,由于家境贫穷就失学了。后来他自学两年之后就开始自己教私塾,随后又从他的学生李子初的父亲那里借来了14箱书,看到这么多的书他如获至宝,便把这14箱书都读完。

后来,由于他的学问不断增长,高小毕业的他,居然被聘为县里的高小老师!广西博白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乡亲们会资助有出息的学生去上学,由于他在当高小老师时表现非常出色,我父亲在乡亲们的资助下,最后在1924年进了上海南方大学。

王力在上海读了两年大学后,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要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大学毕业生;②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③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这些条件他都不符合,但是由于他读大学的校长是章太炎,他就以此为理由试着去报名,居然允许他参加考试了。

这次入学考试试题出得很奇特,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即: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王力学历虽然浅,国学的根底却不浅,他在试场上交出了一份好答卷,当年被清华国学研究院录取。用现在的语言来说,他的确够得上是"学霸"!

清华国学院有四位老师,他们是: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王力很佩服梁启超的诗文,所以常到他家去请教和谈论诗文,那个时代,文人有一个爱好,就是将几首诗词里的诗句摘出来,拼凑成一副对联,这种做法称为"集句"。1927年(丁卯年)的一天,梁启超将自己的很多集句让王力欣赏,问他喜欢哪一副。王力指着其中一副请梁启超书赠,梁启超二话不说拿起笔就写下了以下这副对联。

从对联中可以看到,这副对联是由四首词中的四个句子组成的,其中的"人在画桥西"选自向子諲的《临江仙》;"冷香飞上诗句"选自姜白石的《念奴娇》;"酒醒明月下"选自姜白石的《玲珑四犯》,"梦魂欲渡苍茫"选自吴梦窗的《高阳台》。(注:我父亲名王力,字了一,所以梁启超称他为"了一仁弟"。)

对联的上下联要求是很严格的,上联的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字必须是"平声",名词要对名词,动词要对动词,形容词要对形容词,方向要对方向。例如"人"对"酒"(名词),"画桥"对"明月","西"对"下"(方向),"飞上"对"欲渡"(动作)……,等等,说明梁启超的集句水平非常高超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