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沈百万:家产万贯的沈万三经商有什么头脑

如题所述

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割据平江,沈万三、顾瑛等当地大富户为求得庇护,都曾献金输粮,以示拥戴.朱元璋平定苏州后,对充当敌方经济后盾的富室自然不肯放过.他不仅定下重赋,而且要分期分批将他们迁离乡土.洪武元年(1368)先迁第一批到临濠(今凤阳),其中就有昆山大族顾瑛在内.沈万三眼看不妙,赶紧作出效忠新皇帝的表示.这年九月皇帝四十大寿,他与吴江富室莫礼、葛德昭共进厚礼祝寿,结果光禄寺请他们吃了顿饭,没有别的表示.于是沈万三再接再厉,措施加码.《留青日札》说:“万三、万四率先两浙大户输税万石,仍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可是皇帝反应冷淡:“上命其造廊房,为楹一千六百五十,披甲马军者十,务罄所献金乃已.”即是用光拉倒,这点钱没啥稀奇.   沈万三上心思了:怎样才能讨好皇帝呢?不久他发现所造廊房是筑城苦役犯的临时宿舍,皇帝在修建南京城墙.这项大工程所需经费必然相当可观,于是在廊房造毕,沈万三突作惊人之举,上疏自请“助筑都城三之一”(《明史》).这步棋看来没走错,朱元璋终于面露喜色,并向他作出了封官的回报.因沈万三已年逾花甲,便任命他长子沈茂为广积库提举,侄孙沈价(沈贵之孙)为户部员外郎,进京供职.沈万三也于洪武三年(1370)迁居南京,全力投入筑城工程.   有不少记载说,沈万三所筑城墙为“自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这个说法值得推敲.因为朱元璋于1366年下诏“改筑应天城”,第一阶段是拓建新城和造新宫.城墙自通济门向东,造到玄武湖东南角的太平门,用了一年时间.洪武门是皇城(即紫禁城)的正南门,在1367年就完成了.这时沈万三还在周庄,与他无关.第二阶段是在原江宁府城的基础上加以重修和扩建,从通济门南行折向西,再向北绕至玄武湖西北角的神策门(今和平门),另一处从太平门沿湖造到今解放门附近.到洪武十年(1377年)除临玄武湖一段外,都城已告完成.沈万三承造时间为洪武三年到六年,也即第二阶段的中期,他完成了包括聚宝门(今中华门)、水西门、西水关在内的城西南部工程.南京城周长三万四千多米,沈万三承造部分约占四分之一,不足他所承诺的“三之一”.为什么?因为他给抓起来了!祸由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犒军”事件.   沈万三为何没事找事?有人说他“恃富”,即是想甩“大款”派头.实际上恐非如此.当时筑城由工部、应天府和沈万三三方分段包干,砖石等建材由一百多州县供应,并由中军都督府督造.每段工程都有期限,误期要追究责任.三方中就数沈万三这头难办,因为缺乏权威,遇上坏天气和艰难地段,就容易延误.虽有都督府派来的军士们监工,但他招呼不动,要是发“辛苦费”吧,皇帝对捞外快的要活活剥皮,谁敢收受?在这种两难情况下,沈万三才提出“犒军”请求,目的很明确,是为争取发奖金合法化.另外还有吴晗所说的情况,“检校们三天两头来寻是非”(《朱元璋传》).检校是皇家特务,与其被他们打小报告,不如主动出钱买太平.不料惹恼了多疑的皇帝,工程未完,就翻脸了.反正抄家后沈万三名下二十亿贯家当都归了皇帝,还用得着你来“助筑”吗?   沈万山流放时年约六十六岁,不久客死云南.据周庄人说:他的后代曾运尸骨回乡,葬于银子浜下.这还算他运气好,如果再活二十年,他的结局就要惨得多了! 答案补充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方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徒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漳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答案补充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方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除沈方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