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位高中生,作文能力得差,考试都是作文拉低分数。。。。。

如题所述

首先,如果你想快速提高的话,可以多背背别人写的作文,典型事例等,如果想真的提高的话,就看看下面的吧~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

先生指出:“写任何东
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
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
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
;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
语言。学会五种
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
: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
;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
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
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
、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
,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
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
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

、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
,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
、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
,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
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
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

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
。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
”,
,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0
呃。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呢,只想说作文其实在高考中,老师不会看的,所以你首先把字写好,好看的字老师看了开心当然就分往上飙咯,然后题目和开头结尾都要比较看得过去,所谓龙头凤尾猪肚嘛,如果你真的是想提高作文水平的话,那就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了,积累是最关键的,什么书都可以看,背当然有好处,但是太费时间了,所以多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13-12-10
写好作文有两个好办法,一是多写,写多了就会下笔如有神了,一是多读,看书多了好的思路就有了。
创新的思维很重要,网上的东西最多看看做参考,不可照抄。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同年龄孩子的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么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观察积累,记忆储存;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多多阅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抄写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记熟和运用。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海外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肯学,一定能学好
第3个回答  2013-12-10
很简单,看名著,不过这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升的追问

看什么名著好

追答

很简单,四大名著(一定要是原版,古文!)

第4个回答  2015-05-28
2015市级语文测试成绩 11班
李政义 119
钱欣宇 102
曾哲 99
刘文妮 98
韩炎妮 98
陈声语 98
廖荣霞 96
陈恭雨 89
穆含 88
田梦迪。 87
马烈威 87
廖昊 86
谭卓 79
冉鑫 87
郑奕君。 85
王奕寰 94
谭恩龙 93
覃雨 77
向宏海 82
方馨。 66
杜琦 76
李士奇 82
柳浩铭。 79
刘冰琪 8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