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升旗手共走多少步?

如题所述

托枪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共走了247步,其中正步行169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69年来中华民族的非凡历程。

自1月1日起,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接替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执行。武警天安门国旗班从1982年12月28日接替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戍区部队,正式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和国旗哨位守卫任务,1991年5月1日国旗班扩编为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武警部队这段35年的光荣与辉煌,已经变成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8
托枪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共走了247步,其中正步行169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69年来中华民族的非凡历程。
第2个回答  2021-01-03
托枪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共走了247步,其中正步行169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69年来中华民族的非凡历程
第3个回答  2020-10-22

天安门升旗手怎么每次都是走138步呢?有什么讲究吗?看完长见识了

第4个回答  2018-01-12

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升旗手共走138步。

升旗仪式升旗手的要求:

从一名普通军人成长为一名合格升旗手、护旗兵,需要从生理到心理上经受紧张艰苦的磨练过程。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是每年从总队上万名新兵中,经过三个月军事训练后严格挑选出来的。

来到中队后,还需要强化训练四个月,考核过关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在此期间,要过好几道关,每过一道关都要流几个月的汗,脱几层皮,掉几斤肉。站功,是国旗哨兵的基本功,不少新兵刚入队时,站不了半个小时,就头晕眼花,昏倒在地。

战士们腰间插上木制的“十字架”,领口别上大头针,一站就是大半天;顶着大风练站稳,迎着太阳练不眨眼,甚至抓来蚂蚁放在脸上爬来爬去,练耐力、练毅力。为了练就良好的形体,从升旗手到护旗兵,睡觉时不用枕头,而是平躺在硬板床上,有时还在双腿内侧夹上两块10厘米宽的木板,用背包带把双腿捆起来,保持腰杆笔挺、头正颈直。 

走功,最能展示国旗护卫队的风采。32人组成的护旗方队,要横成行,纵成列,步幅一致,摆臂一致,目光一致。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138步,每步都要走得威武雄壮,铿锵有力,走出军威、国威来。为过好这一关,官兵们白天绑沙袋练踢腿,用尺子量步幅,用秒表卡步速,一踢就是成百次、上千次;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拉到广场上一遍遍地实地演练。

持枪功,最能体现国旗卫士的威武和祖国的尊严。护旗兵用的是镀铬礼宾枪,夏天手出汗容易滑脱,冬季冰冷的手握不住枪。为了达到操枪一个声音、一条直线,他们就在枪托下吊上砖头练臂力,腋下夹上石子练定位,直到手掌拍肿了,虎口震裂了,右肩磕紫了,才能闯过这道关。 

眼功,是国旗卫士内在神韵与外在仪表的双重体现。只要你看到国旗护卫队每一个战士执勤时的眼神,你就会对“炯炯有神”这个成语有更深切的理解。为了具备这样一双眼睛,官兵们在风沙弥漫的环境里磨练沙打不眯的本领,在人困马乏的夜色中保持全神贯注。 

展旗、收旗功,是展示有中国特色升旗仪式的“专利”。国旗挂上旗杆升动时,旗手迅速将17平方米的国旗,向空中甩出个扇形,此为“展旗”;当国旗降至杆底的一刹那,旗手迅速将国旗收拢成一个锥形,此为“收旗”。一展一收,如行云流水,是力与美的杰作。

为了让“展旗”的动作洒脱有力,旗手们每天练展臂,手臂肿胀,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来。“收旗”时为了准确无误用手臂将飘荡不定的国旗握住,旗手便堆起一堆沙子,每天坚持手掌用力往沙堆里插,往复无数次,常常练到手指流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