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分类

如题所述

不知您想了解哪种分类方法,我就都概况一遍吧
一、根据近视眼的屈光度,可将近视眼分为低度近视眼(-0.25D~-3.00D)、中度近视眼(-3.25D~-6.00D)与高度近视眼(-6.00D以上),也有将-9.00D另分一类,称为超高度近视眼。
二、根据
屈光要素改变分类
根据屈光要素的改变分类:眼的屈光要素包括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晶状体曲率及各屈光介质的折射率。各个要素的改变均可引起近视眼。
(1)轴性近视眼:由于眼轴延长致,主要见于原发性近视眼及部分继发性近视眼。
(2)曲率性近视眼:指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半径缩短导致屈光力增加所致。主要见于角膜疾病(先天性小角膜、圆锥角膜等)和晶状体疾病(小球状晶状体、圆锥状晶状体等)。
(3)屈光指数性近视眼:指由于眼屈光介质的折射率增加引起的近视眼,最常见的是年老后晶体核硬化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核性白内障引起晶状体屈光力增加所造成的近视眼。
三、根据散瞳后的度数分类:
(1)假性近视:指平时表现为近视眼,使用阿托品等睫状肌麻痹剂强制取消调节张力后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有,较少见,约占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10%。
(2)真性近视眼: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屈光度不变,较为常见,约占40%。
(3)半真性近视眼: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眼度数较低,但仍为近视眼,较常见,占5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6
近视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多种分类方法。 1. 按照临床病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进行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2. 按照近视的程度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3. 按照眼睛调节作用的影响可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及混合性近视。 此类近视一般属于单纯性近视范畴。 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第2个回答  2020-03-29
近视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近视能遗传么
近视是很常见的眼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有的人,自已是近视,父母也是;有的父母并不是近视,自己却戴上了近视眼镜。有的人在选择配偶时,也担心爱人是近视,是否会连累孩子。这就是人们关心的近视是否能遗传的问题。
这要从近视的类型谈起。近视可以分两种,即高度近视和普通近视。普通近视,又称单纯性近视,可从儿童时期发病,到20岁以后即很少进展,戴眼镜以后视力可以矫正到正常,近视的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下。高度近视,又称进行性近视,是与单纯性近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前后轴不断加长,眼球后部扩大,伴有眼底脉络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化,戴眼镜以后视力也难以矫正到正常,视力逐惭减退,以至发生严重障碍。
从眼病的调查结果分析,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近视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近视的发生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学者们都认为,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病人有多个致病基因,但又有环境因素的作用,这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现象。环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的阅读和工作习惯,如长时间阅读和近距离工作,眼的调节肌肉处于持续的紧张收缩状态,进而调节能力减弱,而发生近视。但同样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发生近视,而某些近视患者也并非做近距离工作,或很少阅读书报。可见,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高度近视则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注意:这里指的是高度近视!)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100%如果双亲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是基因携带者(无近视表现),则子女高度近视的预期发生率是50%;如果双方均无高度近视表现,而只是基因携带者,则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25%。
由此可以引出几点注意事项,以减少近视发生,保持健康的视力功能。首先,要注意用眼卫生,减少环境因素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如建立良好的照明,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姿势,配戴合适的眼镜。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营养等,对青少年的视力发育是有益的。为了避免高度近视的遗传,如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恋人最好忍痛割爱,以确保下一代的康。
近视眼与遗传关系:
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父母一方有近视者,子女近视率居中。父母没有近视者,子女发病率最低。另外世界上黄种人近视眼发病率最高,东南亚包括我国在内近视发病率40%以上,白种人中等,而黑人、爱斯基摩人近视眼很少,这说明种属遗传作用。我国专家作过双胞胎调查,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一致率(近视)高于非双胞胎。而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近视一致率又高于异卵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专家们还通过公式计算出遗传因素在近视眼形成原因中占65%。
反过来,近视眼也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的,父母有近视并非子女全部有近视,有近视遗传因子者,因子不表现或叫不外显,这时近视不发病。
有一些先天性近视,而且往往度数较高,所幸只占近视眼的极少数。这类近视有家族史,是遗传决定的。
第3个回答  2019-10-28
近视眼按照屈光特性可分为轴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位置性近视。
按照近视的程度可分为低度近视或轻度近视(300度以下)、中度近视(300度至600度)和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按照病程进展及有无病理变化分为单纯性近视和变性性近视。
按照调节作用参与的多少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
第4个回答  2020-06-08
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