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出众的“诗圣”杜甫,为何在科举上会屡考不中?

如题所述

杜甫科举屡考不中,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大概只能解释为造化弄人,多次栽在当朝宰相李林甫手上。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被誉为“诗圣”,其诗被成为“诗史”。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京兆杜氏乃北方大族。由于出身环境较好,杜甫年少时“不知愁为何物”。自幼聪慧,但生性顽皮,不喜在学堂读书识字。杜甫十八岁时,其父写信要求杜甫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杜甫认真思索后,竟留书一封便离家出走了。

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决定回家。开元二十四年,杜甫返乡路过长安,参加了进士考试,但由于未经过系统练习,落榜。但杜甫由于志不在为官,并不在乎此次落榜。

公元741年,杜甫父亲杜闲去世,由于杜甫没有稳定收入,无法支撑家族,杜氏迅速衰弱,杜甫昔日“至交好友”也都与其断了联系。在体会到人走茶凉之后,杜甫决心入朝为官,在官场为国效力。


天宝六载,杜甫三十三岁,因其年龄过大,身后又无家族支持,杜甫选择参加制举。制举不同于科举,其由当朝皇上参与,“不看年龄背景,只看品行文采”。

以杜甫的文采,入朝为官绰绰有余。但不巧的是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保住自己在朝中的势力,硬生生让所有参加制举的考生落榜,用“野无遗珠”来搪塞皇帝。杜甫无奈只能另寻他法。

天宝十年,唐玄宗举行祭祀,杜甫于天宝九年进献的《大礼赋》得到唐玄宗赏识,唐玄宗命他待制集贤院,等候选拔。但不巧的是,主试官又是李林甫,杜甫再次失败。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本来杜甫不喜认为官职太小,但因生机问题只能无奈接受。好不容易入朝为官,没当多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离京避难,失去官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9
虽然杜甫文采出众,但是一山还比一山高,肯定还有比他更出众的文人存在的。
第2个回答  2020-03-29
因为科举主要考验的是文章是否符合主考官的思想,所以很多著名诗人都考不上科举。
第3个回答  2020-03-28
这和他的人脉关系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杜甫很有才华,但是无人对他进行举荐,这也是他屡考不中的原因,也说不定正是在这屡考不中的原因下,成就了杜甫这位“诗圣”之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