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空手无权,为何李渊还是没有斗赢他呢?

如题所述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在于出奇制胜,这也是古代历史上所有政变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即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攻击。而对方正是由于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于是措手不及,被对手一举击溃,如同猎手捕捉猎物是一道理。显然出其不意的进攻,远比大张旗鼓地追逐更容易成功,并且还省时省力。

纵观唐朝历史,也有许多政变失败的案例,比如李承乾、李重俊。当然,也有不乏成功者。

李承乾之所以失败,原因就是李世民早有预料,事先做了充足的应对之策。所以,李承乾自认为万事大吉,而实际上一直在父亲眼皮底下“裸奔”。如此一来,他若行动其实是自投罗网,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李渊剧照)

再比如唐中宗太子李重俊诛“韦武集团”案,同样以失败告终,而他失败的原因与计划不周、仓促起兵有很大关系。反观李隆基为除韦皇后及姑姑太平公主,先后发动两次政变,均大获全胜。原因就是事先周密布署,然后突然袭击,一招制敌。

如果说与太平公主的较量是李隆基手中的权力占据了优势,因为毕竟当时他已经登基称帝,可以行使皇权,那么在“诛韦”的过程中完全是凭借智慧和胆识。因为当时的韦皇后权倾朝野,党羽遍天下,简直就是女皇武则天的一个翻版,而当时的李隆基不过是一个暂居京城的小小藩王

所以,在李世民同李渊的较量过程中,权力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东西。更何况李世民并非没有权力,相反权力很大。

第一,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这个官职是李渊首创,地位同皇太子并驾齐驱。什么概念呢?就是李建成有自己的东宫班底,而李世民同样可以“开府纳僚”。也就是说,李世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要不然他怎么可能集结了那么多诸如尉迟敬德、侯君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帮文臣武将。

第二,李渊封李世民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所谓“陕东道”,就是掌控以洛阳为中心关东地区的军政、财政、民政大权,形同一个诸侯王。而关东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山东多豪强”就源自于此。特别是李渊还曾有过让李建成占据长安,让李世民“建国”洛阳的想法。因此不难看出,整个关东地区实际是李世民的一个根据地。

(李建成剧照)

纵上所述:玄武门之变之前的李世民并不是空手无权,而且是一个继李渊坐镇的朝廷、李建成执掌的东宫之后,又一个完全可以左右朝堂命运的政治团体。

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发挥最大的能量,李世民分三步走:

1.先向父亲告状说:李建成与李元吉不仅淫乱您的后宫,而且想置儿子我于死地。前几日李渊亲眼所见李世民因与李建成、李元吉饮酒后而“吐血数升”,所以“淫乱后宫”之事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于是命李建成同李元吉第二天一早朝堂对质。如此一来,李世民不动声色布下“引蛇出洞”之计。

2.玄武门设伏,突然袭击。由于之前李世民已经将视线转移到后宫妃嫔身上,而李建成、李元吉为澄清事实或辩白自己必然放松对李世民的警惕。最重要的是,父亲下达的命令他们不敢不听,所以最终玄武门成了兄弟二人的“鬼门关”。

3.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劫持李渊,逼迫李渊交权。杀死李建成与李元吉之后,李世民马上派尉迟敬德去武力“保护”李渊。而李渊还对整个事件一无所知,当得知两个儿子已经命丧黄泉之后,他不仅感到心灰意冷,而且明白大势已去,只能顺势交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6
李世民在军中威信非常高,基本上所有的将领都愿意听从他的命令,所以才能发动玄武门事变。
第2个回答  2020-11-26
其实那时候李世民身边的谋臣和猛将还是很多的,像长孙无忌这一类的谋臣,像秦琼和程咬金这一类的猛将就更多了,而李渊身边却没有这么多能人。
第3个回答  2020-11-24
因为他表面上无权实际上最有权,所有的军队将领都是他曾经的部下,军权就是他掌握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