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晋郭巨埋儿到清朝郝连大娘,为何毒鸡汤如此盛行?

如题所述

看看这两个故事出自哪里就明白为什么了,郭巨埋儿出自《二十四孝》,而郝连大娘出自《客窗闲话》。前者是为了宣扬“孝”道,而后者,大多数是些神魔鬼怪的故事,所以这些故事其实也是为了“教化民众”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尤其是二十四孝,其实二十四孝里面类似于“郭巨埋儿”的故事还是不少的。

郭巨埋儿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故事了,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有个叫做郭巨的人,他家里非常的穷,上有老母亲,下有三岁嗷嗷待哺的孩子。老母亲非常心疼孙子,怕孙子吃不饱,就会省下自己的饭喂养小孩。郭巨看到这种情况,很是心疼母亲,就和妻子商量要埋了儿子,用省下来的粮食奉养母亲。结果在挖坑的时候,挖到了一坛金子,上面居然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就是为了宣扬孝道,意思就是,只要是孝顺,上天都会善待你的。这是古时候,对人思想的一种控制与摧残。至于那个郝连大娘的故事,就更加的奇葩了。说是郝连大娘要从娘家抱着一岁的儿子回家,邻居将自己十四五岁的姑娘托付给了郝连大娘,可是路上不小心碰到了狼群,狼群扑到了小姑娘,郝连大娘将自己的儿子扔给狼群并说,要吃就吃他的儿子,要求狼群放过那个小姑娘。

等到郝连大娘将小姑娘护送回家,村民帮助她打算来打狼群的时候,却发现狼们没有吃郝连大娘的儿子,反而在那边守护着他。而这些故事,其实就是将“善”和“孝”极端化了。郭巨孝敬母亲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孝顺母亲将儿子活埋,这个其实就是违背人伦的做法,万一母亲因为这个气死了呢。而郝连大娘的故事,她舍弃自己的儿子去救邻居的姑娘,不能说她是不善良的,但是大肆夸奖且说狼群都被其感动,实在是有些不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3
之所以古代的“愚孝”能够一直误人子弟,流传至今,还是因为“教育”这个问题。有的人读书少,自己就缺少了辨别能力,所以很容易喝下毒鸡汤。
第2个回答  2020-05-13
这些故事的发生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有关的,在古代我国的儒家思想非常的盛行。而其中孝道更是重要的元素,郭巨埋儿等,体现了孝道,符合了当时统治者希望的思想观念。
第3个回答  2020-05-13
因为毒鸡汤往往最能猛地戳中你内心的黑暗面,引起平凡人的共鸣,所以大家都会觉得它说的很有道理,就不太会深究它说的对不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