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简介

跪 求 速度

  北京体育大学建立于1953年11月1日(原名中央体育学院,后又改名为北京体育学院),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直属国家体委领导,面向全国招生。主要任务是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学研究人员、体育管理人员及其他高级体育专门人才。

  学校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遗址公园东路北端。校园占地面积67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16个室内训练馆和为11届亚运会拳击比赛而兴建的能容纳3000名观众的北京体
  育大学体育馆,50多块室外运动场。 图书馆藏书47万册,其中外文书33500册,另有各种期刊150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150种。

  学校不仅设施比较完备,而且学科专业齐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体育院校。设有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系、体育生物科学系、体育管理学院、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附属一所竞技体育学校。 重点学科有:田径、游泳、排球、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统计学。大部分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运动生理和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及运动训练系能授予博士学位。近10年来,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国家体委系统获奖的科研成果有150项。获国家发明奖、国家体育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14项。在委科会上我院有45篇论文入选,受到国内外同行赞扬。

  学校现有学生2000多名,其中研究生100名,外国留学生157名。教职工1000多名,其中教师400多名,教授30名,副教授180名,讲师近280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170名。

  建校以来,培养各类毕业生20000名。近10年来。培养出国际运动健将15人,健将51人,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冠军293人次,国际重大比赛冠军22人次。其中3人次刷新亚洲纪录。在11、12届亚运会上,我院学生获7枚金牌、5枚银牌和1枚铜牌。

  目前该校已同9个国家的1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有专家互访,外事交流频繁。专科专业设置;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设置: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康复、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体育保健学。

  通讯方式:

  邮编:100084

  电话:62562233

  交通路线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乘坐365路公共汽车到北京优育大学站。

  主管部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校舍面积:1.59万平方米

参考资料:http://edu.sina.com.cn/l/746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7
【学校名称】
[编辑本段]
北京体育大学 简称 北体,体大,北体大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SU

【成立时间】
[编辑本段]
1953年8月31日

【地理位置】
[编辑本段]
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毗邻圆明园遗址公园、13号线上地城铁站。占地面积1340余亩,建筑面积约40余万平方米。
【邮政编码】
[编辑本段]
100084

【学校简介】
[编辑本段]
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高校之一,是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原名中央体育学院,筹建于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53年11月3日学校在北京先农坛举行开学典礼,1954年迁入现址,1956年3月14日,学校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12月11日,学校改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校庆日为11月1日。
目前,北京体育大学已成为国内体育学科、专业齐全,体育硕士、博士点最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训练成绩显著,声誉远播的全国重点学府。
中国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195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基础上创建于北京,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为北京体育学院。90年代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开始办有两年制专科,1951年设中专科,并开始招收研究生。1955年设4年制本科。1956年设干部训练班、教师进修班。1957年陆续设体育系、运动系和研究生班。1960年设田径、体操单科函授班。北京体育大学设有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系、体育生物科学系、体育管理系、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还附设竞技体育学校和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发展】
[编辑本段]
50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形成了高层次、多规格、复合型人才培养格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7所学院,体育传媒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运动康复系等4个系,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和北京体育大学附属体育中等专业学校2所附属学校。学校还设有国际交流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等二级教学单位。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设在我校。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体委优秀重点学科、10个国家体委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学科门类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5个学科门类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师资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体育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运动康复与健康等1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约13000名,其中本科生6500余名,硕士生950余名,博士生300余名。
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楼、科研楼,教学楼内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共有座位8723个。学校还拥有室内训练馆25个、室外运动场39个,图书馆藏书83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958名,其中师资510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44名,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142人,在国际国内各类体育组织任职人员100多人。
学校始终保持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为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自1980年以来,学校培养了国际运动健将50余人,运动健将500余人。1980年以来,在世界大赛中获冠军50余人次,亚洲大赛中获冠军60余人次,刷新亚洲纪录10余人次,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冠军6000余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校自己培养的17名在校运动员、7名教练员参加7个大项13个小项的比赛。取得4金、1银、1个团体第六名、1个第七的的优异成绩;在籍学生64名奥运健儿、毕业校友8名奥运健儿,总计72人参加了第28奥运会比赛;师生、校友共有163人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的25.75%。
学校形成了多学科、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优势,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8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近十年间,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经费2106万元,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2000余篇。
学校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了校际关系和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师生交流、远程教学等合作;在全国21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设立了31个成人教育教学站点;与北京学院路地区16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学共同体,使北体大的学生可以到这些重点高校学习,共享优越的教学资源。近三年学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2%以上。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高级管理干部等优秀人才,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际奥委会曾分别授予学校三任校长“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研究奖”和“运动教育奖”;国家体育总局曾分别授予学校“27届奥运会贡献奖”(获3金2银2铜)、“28届奥运会贡献奖”(获10金3银),授予366人“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以及75人“全国体育运动(工作)荣誉奖章”等。学校有41人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6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十一五”期间,北京体育大学将乘中国体育事业的东风,搞好“211工程”建设,加快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目标,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办学理念与使命:增强民族体质 弘扬体育精神 探索科学真理 引领文明进步
北体精神与校风:爱国 拼搏 求实 创新
北体校训:追求卓越
第2个回答  2008-08-07
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外著名高等学府。

北京体育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扎实办学基础的高等院校,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惟一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院校和惟一进入“111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

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毗邻圆明园遗址公园,占地面积1340余亩,建筑面积约40余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7所学院,体育传媒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运动康复系等4个系,附属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和附属体育中等专业学校2所附属学校。学校还设有国际交流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等二级教学单位。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设在我校。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体委优秀重点学科、10个国家体委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学科门类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5个学科门类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师资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体育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运动康复与健康等1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约13000名,其中本科生6500余名,硕士生950余名,博士生300余名。

学校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了校际关系和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师生交流、远程教学等合作;在全国21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设立了31个成人教育教学站点;与北京学院路地区16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学共同体,使北体大的学生可以到这些重点高校学习,共享优越的教学资源。近三年学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2%以上。

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楼、科研楼,教学楼内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共有座位8723个。学校还拥有室内训练馆25个、室外运动场39个,图书馆藏书83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958名,其中师资510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44名,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142人,在国际国内各类体育组织任职人员100多人。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高级管理干部等优秀人才,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际奥委会曾分别授予学校三任校长“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研究奖”和“运动教育奖”;国家体育总局曾分别授予学校“27届奥运会贡献奖”(获3金2银2铜)、“28届奥运会贡献奖”(获10金3银),授予366人“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以及75人“全国体育运动(工作)荣誉奖章”等。学校有41人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6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十一五”期间,北京体育大学将乘中国体育事业的东风,搞好“211工程”建设,加快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目标,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办学理念与使命: 增强民族体质 弘扬体育精神 探索科学真理 引领文明进步

北体精神与校风: 爱国 拼搏 求实 创新

北体校训: 追求卓越

参考资料:http://219.242.208.2/new/web/xxjj.htm

第3个回答  2023-04-29
一、北京体育大学2022录取分数线(在本省)2022年北京体育大学在京最低录取分数线(普通本科)为:综合类577。二、北京体育大学2022录取分数线(在外省市)1.辽宁省最低录取分数线(普通本科)为:物理576分,历史571分。2.海南省最低录取分数线(普通本科)为:综合类665分。3.青海省(普通本科部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441分,文科470分。4.青海省最低录取分数线(普通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准)为:理科381分。5.四川省(普通本科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588,文科582。北京体育大学简介北京体育大学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具有辉煌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有近100个室内和室外训练场地。学校目前设有体育与健康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奥林匹克运动系、体育工程系四个学部。体育与健康系有七个学院,包括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和心理学院。人文社科系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8个学院。奥体部下设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中国篮球运动学院等9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院设在体育系。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蔻驰学院均设在该校追答

第4个回答  2023-03-03
211,不是985北京体育大学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校入选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的高等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的发展: 2020年1月18日,北京体育大学与中国滑冰协会、中国花滑协会、中国冰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冰上运动学院。2020年4月13日,学校与海南省教育厅、陵水县人民政府签署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入驻协议国际合作办学迈入新阶段。以上内容参考:
相似回答